6.《劳阿毛说并购》

头发梳得根根分明,西装熨得笔挺贴身,做起事来一丝不苟,说起话来滴水不漏,这是大部分人对于金融人士或者法律人士的印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如此严肃刻板,他们也可以诙谐幽默,也可以平易近人,还可以讲段子接地气。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专家始于常人而精于常人。就并购而言,比起看看那些不切实际所谓专家的高谈阔论,不如听听“并购鬼才”声情并茂的侃侃而谈。若其能够把复杂晦涩的并购知识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述出来,让有识之士有所收获,也算是不枉费了一番气力。幸运的是,这本《劳阿毛说并购》的作者,就是这么一个“并购鬼才。”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并购专家,同时也是华泰联合证券的执行董事,并购业务的负责人劳志明。其不仅精通于并购事业,同时还是一个微博、微信的段子手,所以圈内戏称其为“劳阿毛”。作者作为15年来一直活跃在并购一线的“并购达人”,用一种看似“不正经”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复杂的并购交易描写的入木三分,让人读完大呼过瘾。难怪朗润的李大卫戏称说“并购不提劳阿毛,整啥名句都枉然。”

  中国的企业并购重组实际上肩负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各类大小并购频频发生,其中不乏配合二级市场套利驱动下的生搬硬套和概念炒作,看似高大上的“市值管理”理论一时间大行其道。在这种氛围下,劳阿毛是特立独行的。他反复强调,作为并购人,我们要参与的是战略并购,而不是“市值管理”,投行人不应为了赚钱失去底线,去涉足不该参与的并购交易。相比于那些喜欢搭着顺风车坐享其成的人来说,他更愿意与企业客户一起去发现能够成功整合的并购机会,与企业一起成长。这种理论对于现行并购现实而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句句在理。一个有原则的并购段子手,貌似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实际干着脚踏实地的事儿。本书内容看似轻松搞笑,实则满是干货。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概括本书的特点。

首先从战略咨询层面上而言,作者始终强调交易人员要有一种格局思维,不求战胜而求共赢。所谓格局,其本质是一种做事与思考的方式,是人的价值观,可以影响专业人士的判断及行为。这不仅仅适用于交易双方的企业家,对于也是专业的投行人员、并购律师、会计师等广大参与并购的人士也是一样。

作者作为专业的投行人士,其指出并购价值所在并不仅仅是帮助客户获得证监会的一纸批文,而是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以其战略发展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在设计并购方案与并购谈判中也要牢记投行服务价值所在是格局这一理念。战略性并购要求注重眼前局部利益与长期战略利益的平衡,无论是在前期的交易合作期还是后期的后续整合期都是如此,所以除了客观的共赢条件,双方主观上的大格局思维,也是战略性并购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许多专业人士在工作之时正是因为缺少格局思维而无法大展拳脚,作者在叙述之时始终植入这种大格局思维,为读者打碎了横亘在并购之前的思维之门。

其次从专业技术层面上来说,作者始终认为,面对逐渐开放的交易市场,专业人士不该闭门造车;面对不断变化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专业人士更不能墨守成规。实时的技能进步和观念更新是交易人员自我提升的必备良药。与此同时,书中也涉及了许多关于“借壳上市”和重大资产重组并购的法规解读,以及实务中的A股并购重组中的股份锁定和上市公司净壳剥离的很多技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并购过程就像人生百态,从互相结识到增加好感再到亲如一家,若收购方缺少诚意,只顾价格;若目标公司心猿意马,欲盖弥彰;若投行、律师等外部人员不讲章法,信手胡来,那么这个交易注定失败。正因如此,交易的各参与方才更应该坦诚相待,而投行等人员更应该根据交易实际来制订收购策略,符合现行的市场状况与实际,以交易共赢的心态来从事自己的事业与工作。作者将交易共赢的理念贯穿于全书,时刻提醒读者要牢记“共赢共生”这一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始终作为日后制订交易结构与谈判策略的基础框架性因素。

最后,从日常工作层面上来说,对于投行人员或者律所等外部人员而言,吃亏意味着长期的持久利益,占便宜只能是暂时的。某些交易人员目关短浅,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却忘记了放长线钓大鱼才是交易参与人员所应珍视的目标。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书中专门加入了“工作之外”的章节,谈及他的为人之道和成长历程,让读者感受到要做好投行工作,要先学会为人的操守。有道者“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其中在关于其父亲介绍一文中关于父亲的正能量与质朴智慧的介绍着实让人印象深刻。文化水平与金钱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真正标准,内心的富有与强大才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则。现代的人往往过于自我,这一方面虽然可以推动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而一些原本属于您的机会也会因此离您远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无论遇到何等的困难都应该轻松迎战,将其视为磨砺与积累,厚积薄发地有担当地去面对接下来的任务与挑战才是百战百胜的长久之计。作者对于年轻从业人员的希冀与建议,是同类专业书籍很少提及的,也是作者相比于他人而言匠心独具的最好体现。

以上几点,并不足以描述本书的全部优点,这本既是“段子集”,又是专业书;既是“启示录”,又是“经验册”的书籍,是新时代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的一个文化符号和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是我国多年深化改革、市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缩影。

略有不足的是,阿毛一直活跃在投行领域,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本书中大多都是一笔带过,所以若想学习投行以外的其他领域的详细内容,恐怕要另寻他法。不过该不足与优点相较不过大醇小疵,本书仍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并购专业书籍。

  愿广大的并购从业者们或者是有志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士都能通过阅读本书从而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