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讲的这些内容,就是“休征”的种种状况。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原文:“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这一段讲的就是相反的状态,叫做“咎征”。咎,指过失、罪过、灾祸、怨仇等,引申为因为人为过错而显现不吉祥的征兆。
“咎征”的不吉祥之兆,在人间社会也是体现在“貌、言、视、听、思”这五事上面。在古人看来,如果社会人群在“敬用五事”上做得不好,不能中规中矩,不能做到敬天爱人,相反却欺天惘人,私欲膨胀,淫乱不堪,那么,风寒暑湿、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就会频繁光顾。
当然,社会人心也不是铁板一块,不是一好一切好、一坏一切坏。我们既不能把社会风气好坏的责任,完全推到某一个人身上,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人人各打五十大板,责任人人均分。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也不是希特勒一个人干的,对不对?苏联当年的大清洗,冤杀了无数人,也是不斯大林一个人干的嘛,对不对?还有中国的“文革”也不是毛大爷一个人能搞上十年的……总之,这里有一个人群共业的问题。古代皇帝在大灾大难降临的时候,自己站出来下《罪己诏》,那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并不是说出现这些问题真的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罪过。其实,在重大的共业面前,的确人人都有责任,不能把什么罪过都往别人身上一推了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群当中的领导层乃至最高领袖,他们因为决策的权力最大,对人群共业的影响力也最大,所以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最大,最应该认真检讨和反省。
《论语》里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社会中的上层人物,的确应该为这个社会的风气,负起更大的责任来。上行而下效嘛!上层领导人物的表率作用、典范作用,在全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看现在的“习李新政”,大的政策我们暂时说不清楚,但从官场风气来看,立马就有很大的改观。上面领导层的正气有了,下面基层的风气就会逐渐好转,过去奢侈浪费、文山会海、吃喝抓拿卡要的现象就少多了。所以,一个社会要想真正改变风气,必须要从上至下地改变。虽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虽然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但是,上层领导者的责任义务更大,作用也更大。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的责任范围小,那么影响面就要小一些,但是,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普通人就可以放任自流、放弃责任,起码你家族风气的好坏、家庭风气的好坏,那是责无旁贷的。总之,人群共业是共同体中每一个人的合力,因共同体中的高低地位不同而承担大小不同的责任。
我记得“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满街都是锣鼓喧天,普天同庆,然后就是人人愤怒声讨“四人帮”恶行、揭批“四人帮”的罪状、展示自己的受害经历,一夜之间,大家似乎都成了苦大仇深的“四人帮”的受害者。但是,大家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当时在家庭里与父母划清界线、在学校里批斗污辱老师、在社会上进行文攻武卫,难道真的全是那三男一女干的?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那时候,社会上普遍迫害知识分子、迫害老干部,全社会都乱成一团糟。还有破“四旧”之类,多少传承千年的寺观庙宇被破坏啊!多少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毁掉啊!难道这些也全是那三男一女的责任,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难道自己真的纯粹只是一个受害者?如果今天的中国人都是这样忘记过去、推卸责任,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危险了。前一阵有“文革”期间的老红卫兵站出来,公开向过去曾经批斗污辱过的老师道歉,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人心思善,人心还有救。
在这一点上,西方有一个好传统:基督教里讲人人都有原罪,这个就让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去评头论足。《圣经》里有个故事,讲一个女人因为通奸被人们抓住了,按照摩西的律法是要用石头当众把她砸死。这些人就故意问耶稣,是不是也应该用石头砸死她?耶稣一边低头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一边跟人们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先拿石头打她。”结果呢?这些人面面相觑,最后一个个默默走开了。然后耶稣对这个女人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