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复盘2:加多宝的成功基因

加多宝的成功基因是粤商与港商优秀基因的结合:务实、简单(一根筋)、(内部人)不折腾(不玩企业政治)。

务实体现在渠道细分与终端的精细化运营,对销售人员的专业训练,对传播策略与技巧的重视,这是加多宝这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体现在加多宝对红罐单一品种的坚持,而不是像很多饮料企业那样进行品种多样化,这种单品决胜的意志,没有一根筋的精神还真做不出。其实广东市场的成功消费品大多有这种特性,如怡宝、屈臣氏的水,百年糊涂、诸葛酿的白酒,以及坚持10多年的天地一号等。

不折腾、不玩企业政治,尤其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团队之间不搞山头,是大部分粤商(特别是广州、东莞为代表的粤商)的管理风格。尽管老板与经理人的最大冲突事件,段永平、路华强、严旭等出现在广东,但修成正果的董明珠、俞尧昌及更多企业是粤商管理的主流。

加多宝经过早年做茶饮料失败,从地方特产凉茶找到了突破饮料市场的缺口,实际上是无奈的选择。2002年借电影《绿茶》在珠三角的大规模市场推广,依然无法战胜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等饮料巨头,当时王老吉凉茶还处于尴尬的硬推销阶段(资料显示2002年销售额为1.8亿元)。

加多宝做凉茶的初衷,是真实感受到做大众化饮料产品,无法与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等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正面交锋,凉茶这个不起眼的品种确实取得“行千里而不劳,行于无人之地”的蓝海战略效果。

2006年夏,我们在南昌做项目,发现宾馆、餐饮店、小卖部甚至洗脚房都是王老吉,尤其在市区的主要街道的小卖部里,王老吉的堆箱数量超过了所有饮料。此时南昌的王老吉已经成为饮料里渗透渠道最多、终端能见度最高、终端展示效果最显眼的品牌,这意味着加多宝已经完成对各条渠道的标准操作动作(SOP),即我们所说的动销模式已经成型。能够将市场做到这种地步的产品,剩下的就是借助广告拉动进行市场复制(2006年王老吉销售额40亿元)。

简述王老吉崛起过程的市场呈现,可以看到王老吉的成功基因里,企业管理的内因,产品与渠道、消费者的接口,都是在不断地动销实践里累积形成的。没有这个在各条渠道里的动销推动的产品循环(重复购买)模式,广告口号、传播势能不可能发挥效力。

加多宝运作王老吉凉茶的成功路径说明:产品(或品牌)定位不是产品必需的出生证,找到产品与渠道、消费者的互动机制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产品落地之后,所谓定位无非是给产品(或品牌)创意一个消费者认为靠谱并可以接受的Slogan(广告口号,即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这个Slogan可以是USP(独特卖点,如怕上火、精神一上午),也可以是一个生活风格、精神层面的宣言(如Just do it,男人的情怀)。

基于对加多宝成功因素的上述认识,将定位、品类、心智等当作王老吉成功关键因素的观点,是非常离奇的。加多宝自己也附和这种观点,如果不是出于情面与广告的目的,就是对自身关键成功因素的错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