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平台化与产品化

(1)把HR从“灭火”工作中解脱出来

HR工作纷繁复杂,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HR都在不断“灭火”,以及不断去应付业务主管与员工提出的需求,所以HR的工作被认为是很繁杂,很耗时间与精力,却难以见到成效的,价值性不高。这也导致了HR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帮助业务解决他们的痛点问题,满足业务的深层次需求,给他们带去更多的价值。

那么,HR应该怎样走出这种深陷不断解决“小问题”的困境?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微观环境不佳,HR团队可增加的资源不多的情况下。这就不得不考虑HR管理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平台化、产品化。什么叫平台化、产品化?就是逐渐把HR管理工作变成一个共用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一些共性的工作,是有一定的操作规程、交付标准的,可以让专人集中、批量处理,大幅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不断提高交付的质量与体验。

很多HR就会说,那不是HR共享服务中心吗?!——是的,就是HR共享服务。但HR共享服务不一定要真正成立一个实体的“中心”,或者与CEO、HRBP分开运作的独立操作团队。因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个条件实施“HR三支柱”实体组织的。对中多中小型企业来说,虽然不能有“HR三支柱”实体组织,但可以把“HR三支柱”灰度化操作,实现“HR三支柱”的职能。 

(2)把HR共享服务沉淀为“产品”

无论什么企业,HR共享服务的职能都是需要不断强化,沉淀出更多可以标准化操作的“产品”。这些产品一旦成形,便可批量化复制、交付,甚至可以“傻瓜式”操作。但目前很多企业,把这些可标准化、产品化操作的HR事宜,变成了“项目式”操作,就是每一件事情都是个案处理,甚至每一件事情还要内部沟通协调、请示汇报等,其效率、成本可想而知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HR平台变成一个“安卓系统”,上面有一个个“APP”,用户可以自由选取和使用。这些APP“”相当于一个个标准服务,有的是不收费的,有的是收费的。根据各个部门的情况,自行选用,并支付相应的成本。HR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非标准化、非产品化的工作上,花在真正值得成为“项目”的工作上。

这些工作是可以给业务部门带来特殊价值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及服务——这就是COE+HRBP的工作了。 

(3)灵活组合“HR三支柱”的职能

在企业中,HR SSC、HR COE、HRBP的工作职能,不是完全分割的,在团队上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组合。三者之间两两组合,就形成了三种组合:SSC+COE,或者SSC+BP的模式、COE+BP。组合的具体表现,就是同一个团队负责两种职能,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人力,也实现了对HR不同职能的要求。

把HR平台不断夯实,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不断去沉淀出标准化的产品,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体验的服务,更好满足内外部客户的需求。HR长期主义者,要形成不断把HR工作平台化、产品化的思维习惯与工作策略,这样才能把HR团队交付的成果、价值不断提升,才能为企业构筑起“大坝”工程,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