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德国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如果说德国希望能够通过工业4.0达到在未来的制造业各环节中将互联网技术全面引入的,从而使得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实现联系可视化的目的,那么能够代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的必然是中国制造2025。对此,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做出了明确指示,未来的中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在之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一次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明确部署。

那么,中国制造2025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在未来十年中,中国工业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政府在进行的各项行动时,都会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而这些信号便显示出了工业转型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大的突破和提速。计划大体会分为三步,每一个步骤都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其中的中国制造2025指的正是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十年计划成功之后,中国将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其实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当然,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同点,大概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实施过程方面,德国工业4.0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水到渠成的,不存在一蹴而就;而对于中国制造2025,同样也将以往的5年规划时间限制,扩展到了10年。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中国制造规划上,也更注重中长期发展。在过去,中国制造业从整体上来看,一直处于通过扩大生产量、增加销售量,从而创造商品利益的层面,属于一种较低端的状态,因此,“山寨”这一形象,一直在世人眼中挥之不去。因此,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迫在眉睫。

二是在目标方面,工业4.0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使其拥有可以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从而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而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需要大概三个10年的时间,来完成三步走,从而成功使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路线图,它有具体的时间表。这一长期发展的计划主要落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旨在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

三是在时间表方面,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每10年为一步的计划相同。

对于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则主要表现为中德两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如果想找到一条能够适合自己国情的,更好更快的道路,首先要结合国际和工业实际,选择好未来的发展路径。

由于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两者在强调信息技术和产业生产结合方面相同,所以二者之间应该合作大于竞争,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执行前期,考虑到两国在工业化发展历史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中国制造2025完全可以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前提下,模仿德国工业4.0。虽然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执行前期,是在重复德国制造发展的老路,但只要路子走得对,未必不能走到德国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