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政府对合规管理的加强,国际合规管理体系日益严格,对于“走出去”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合规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境外合规管理和经营的能力堪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无论是主观上认识不够而存在机会主义心态,还是客观上合规管理的能力欠缺,导致我们的企业有太多的教训和经验。
(1)建立跨部门的合规组织与体系
合规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诸如和人员相关的雇佣合同、工薪、社保、签证、个税等,和企业经营相关的企业税务、反腐、反恐、贸易条例、财务汇率等。
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企业需要通过建设合规的管理体系,从理念上高度重视,从操作上界定职责规范程序,通过多职能部门包括法务、财务、审计、纪检、人力等联合交叉的体系分工,以相对独立性的角色从战略层面管理企业的合规运营。通过这个跨部门的合规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地合规的综合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体系中,形成企业合规管理的底盘能力。
另外,企业要充分尊重和合理利用外部专业资源,包括律所、审计公司、顾问公司甚至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等,确保企业有能力做到前瞻性、体系性处理合规问题。
(2)合规应成为常态化项目,周期开展合规成熟度调查
合规工作应成为每一个海外组织的常态化工作,定期进行合规成熟度调查,每年必须有改进,相关工作的闭环要有责任部门,这是堵住中长期劳工风险及成本流失的工程。
比如华为把海外子公司合规建设的责任落实在了子公司董事会,并让总经办牵头,联合各业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职能部门,从端到端预防风险,堵住漏洞,不断完善企业各项流程,提升合规能力;成立合规项目组,各个部门都有兼职来做合规工作的人员,设立合规激励奖项,并细化为若干子项目,建立项目里程碑目标,每月回顾,每年都有指标逐步监控改进情况。
(3)建设本地律师资源、懂合规的HR队伍
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渐建设本地律师资源,可以是企业内部法务或外部律师,形成有劳工合规的事情勤问律师的习惯,例如:聘用残疾人、员工对劳动合同提出质疑、收到员工投诉、做绩效管理计划、做股权激励方案等工作场景。
集团性企业根据自身组织需要,可以形成国家、地区、总部三级法务管控体系。
不仅本地律师资源的建设,本地HR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律师比较了解法律条文,但不一定有HR那么了解人力资源具体工作场景;而且要在人力资源日常工作中防范劳工风险,需要HR进行更多细化落地的工作。
企业海外组织要让本地律师、本地HR承担起更多的合规风险防范与应对的责任。当劳工事件发生时,让本地的律师与HR去处理,这比中方人员去处理,效率要高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4)借助咨询公司开展合规项目,提升企业管理合规性
企业应平时就构建起合规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合规运作机制,这是“治本”的问题,而不是发生劳工风险后才去“灭火”。
很多跨国咨询公司都有不同国家的用工经验,企业如果能有效借助外力,将是很好的提升内部合规能力的很好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中国某知名通讯企业就借助Hay Group(合益集团)、Deloitte(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构建起中方员工外派的新模式,不仅提升合规性,而且节省了外派时间与成本,提升了人员外派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建立适配本地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劳工合规,最终要固化在流程上,通过本地实际运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来规避与预防风险,防患于未然。
因此,企业有必要根据劳工法,重新梳理各项人力资源流程,如招聘流程、考勤、绩效管理流程、发薪流程、加班管理、工会成员选举、员工关系处理等。
比如在招聘或者派遣的过程中,需要告知哪些内部部门,需要哪些部门事前给出意见,事后需要给哪些部门备案,如果发生合规风险事件后,哪些部门应该给予合规支持等,都应该在内部建立起明确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