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忙勿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原文解释】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的时候,就不要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好、情绪不安的时候,就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现在,搅扰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各种广告。企业希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更多的人购买,手机、互联网被商家津津乐道的也是如何更便利的推送广告。商业绑架了我们所有的行为,用一个关键词总结目前的人,那就是在经济不发达的二三十年前,人们见面喜欢问“吃饭了吗”,现在的人都是“忙啥呢”。

当别人很忙时,尽量避免跟他讲话,更不要找他帮忙。请别人帮忙时,要看对方有没有空闲时间。如果对方很忙而打扰他,虽然他有时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但在心里已经对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点滴中,要学会察言观色。这样,大家自然就可以相处得很融洽,人与人交往贵在能知心,能替对方着想。

企业里,特别是身居高位的人,事情会比较多。如果没有特别要沟通和汇报的事项,就不要过多的打搅。汇报时,也要简述要点,言简意赅。有些人喜欢有事没事、大事小事都往领导那里跑,目的是多跟领导接触。如果领导是个喜欢闲聊之人,这样做可能有些效果;如果领导事情很多,应该不会想到先提拔你,而是想到让你能滚多远就多远。

话不在多,如果给客户、同事等打电话,接通电话后,需要询问:“你现在有空吗?”有些人打电话就聊个不停,可能对方正有客人在旁,又插不上话告诉你,会让他不知所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点点滴滴的体谅也会使对方更容易相处。

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想法和观点让对方接收到。对方能接收多少,和对方的兴趣、情绪、环境等有关,所以越重要的事情,就越需要对方更专注,那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情绪很不好时,谁都不希望别人来打扰,这时候沟通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死了。魏明帝十分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且亲自去送丧。这时,大臣杨阜对明帝说:“先皇和太后去世时,你都没有去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道理,但他却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当时魏明帝正处在悲痛之时,所以,他不仅没有理会杨阜的意见,还把他赶出了朝堂。杨阜落得这样下场,完全是因为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

 

人在情绪不稳定时,做出的决策也是非理智的,所以重要的决策应该在当事人心情比较平静时进行沟通确定,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