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医改的节拍,资本和大部分基层医疗创业者纷纷进入社区连锁诊所行业,抢占社区入口。
吕医生个人连锁诊所的涉足,发生在2005年。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不做规模化的医院,而去搞诊所?在吕奉平看来,连锁诊所未来更有前景,拥有无限大的市场空间,“我做过市场调研,步行五到十分钟的范围内,需要建一个诊所。一个诊所大概覆盖3万人。如果步行时间超过15分钟,患者就会感觉不方便,可能就不会到诊所就医。”她说。所以社区需要有诊所覆盖,服务于大众。
在她看来,投资诊所成本低,回报周期短。“诊所有其特殊性,必须靠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客户,不过也有半年能见利的,但数量极少。”
“以2016年2月28日开业的温哥华花园店为例,诊所面积180多平方米,投入80万元左右。运营仅4个多月就盈利了,每个月到诊的患者600多人,覆盖人群3万。医院的回报周期至少十年,而诊所最多一年。根据不同位置,诊所大小不同,一般在200平方米以上,单个诊所的投资80万~100万元。”吕奉平说,连锁诊所管理成本低,而且用地为社区商业用地,租金不高。
随着健康中国2030、鼓励社会办医、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发布,吕医生也迎来了利好的春天,一时间成了资本、创业者的风向标。
“每到一个新开发的社区,吕医生很受政府和社区的欢迎,给出了很多的政策优惠。”
随着吕医生的店面不断增加,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没有一个连锁的牌照,因此没有办法做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等。”
所以,2016年10月,吕奉平获得了首张全科连锁诊所牌照,正式宣布吕医生成立。文件称,四川海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报送的有关成立吕医生的申请材料经审核,符合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同意“吕医生连锁诊所”成立。
据了解,吕医生不但是成都首家,也是全国首家拿到正式批文的社区全科连锁诊所。“连锁医疗的模式很早就有,比如连锁牙科、连锁高端专科医院,但是具体到社区连锁诊所,我们是第一家正式拿到牌照的。”吕奉平表示,吕医生将继续扎根社区,坚持全科连锁诊所的道路,为社区居民服务,传递健康与关爱。
社区连锁诊所战局初始,规模化是连锁诊所抢夺社区市场的利器。
作为行医20多年的老医生,吕奉平已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行医方案,而且运行效果良好。吕奉平的连锁诊所主要针对的是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以诊中为核心,向诊前、诊后延伸。未来,她还会打造O2O的居家上门康复和居家上门陪护模式,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社区上门养老服务,“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一块市场也非常大。”
然而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医生从哪里来?
按照吕奉平的规划,扩张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大量人才。但是吕奉平真正担心的是人才。医生资源紧缺,尤其是基层医生资源紧缺,是医疗界不争的事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目前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想要发展连锁诊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
“人都招不到,别说人才了。”医护人员捉襟见肘,吕奉平深有体会。她说,为了应对以后扩张需要,她急切储备人才,运营的诊所中,有的只需配6个医护人员,但她会配10个,“为的就是以老带新,为新诊所开业做准备。人才的培养周期非常长,隐形成本也很大,培养一个较为成熟的医生,至少需要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