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详解类引】
将领、决策者的性格缺点,容易给整个军队或组织带来灾难,孙子讲了五个将领的性格缺点,一是不怕死,一味死拼;一是贪生怕死;一是急躁易怒;一是洁身自好,爱惜名声;一是溺于爱民,妇人之仁。
五个性格缺点,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跟“死”有关,一是跟“面子”有关。不怕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个将领好的品质,但不讲谋略,一味死拼,也不行;贪生怕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首先要淘汰这样的将领。
关于“面子”,好面子就容易被别人利用,性格急躁也容易被别人利用,都是为将者危险的事。
必死,可杀也。
这是拼命三郎,不怕死,一味死拼,这对整个军队来讲非常危险,可以用计谋杀死他。
长平之战前边段,秦国将领王齕带兵,廉颇在沿线设置了三道防线,层层阻击,预计秦军三个月可以到达长平城下,结果王齕不顾战士的伤亡,一味向前推进,每一战都损失惨重,一个半月就推进到长平城下,秦军战死十万余众,赵军战死三万左右。
王齕这样的打法,按照秦国军法,即便战争胜利,也难以有军功,最好的结果是功过相抵。
王齕这种“拼命三郎”,属于黄石公说的那种情况,黄石公说:“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这种人的勇,是好行其志,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便前边困难重重,风险巨大,他也不放弃自己的计划,不知道变通一下。
曹操注解说:“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遇到有勇无谋的将领,他一味死拼,不与他正面交锋,设置奇兵伏击他,然后干掉他。
对于将领而言,勇是基础,作为将领,必须有不怕死的精神,但勇不是将领首要的素质,吴起说:“凡人之论将,常观其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吴起说,一般人论将,会把勇放在第一位来看,其实勇是将领的基本品质之一,也就占几分之一而已,因为勇敢的人容易轻易的与敌人交战,没有把利害算清楚就轻易的交战,是不适合做将领的。
可见,勇敢是分等级的,有勇有谋为上品,有勇无谋为下品。这对选领导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必生,可虏也。
贪生怕死,但求苟活,临阵畏怯,就可以俘虏他。
这种将领更可怕,由于自己畏惧,明明有机会可以出战,却不敢出战,贻误战机。曹操注解说:“见利畏怯不进也。”
因为他贪生怕死,就用以出现《司马法》讲的那种情况:“上生多疑。”疑神疑鬼,总是放大风险,放大损失,不想出战。
一味冒进,拼命三郎不行,贪生怕死,疑神疑鬼,畏惧不敢出战更不行,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需要将领当机立断。
孟氏的注解讲到根源,他说:“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亲战,士卒不精,上下犹豫,可急击而取之。”
将领贪生怕死,是因为其志在于活着回家,因此,他不准备亲自上一线,不准备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于是就上下犹豫了,就容易被人急攻取之。
作为将领,作为管理者,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和能力。你带领大家打仗,带领大家干活,打胜了,干成了,你的功劳最大,首先得到封赏的是你,然后才是跟着你的人,你怕死,谁还会跟你卖命?你不带头干,谁还愿意干活呢?
再者,如果你没有身先士卒的能力,不深入前线,往往下边的人也不服你,认为你是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
忿速,可侮也。
这是急躁易怒的性格。遇事经不起刺激,敌人用不好听的言语刺激一下,就带兵轻进,容易中敌人的埋伏。
诸葛亮出祁山,攻司马懿,司马懿知道他粮草不多,时间长了他拖不起,想速战速决,因此,诸葛亮无论怎么挑衅,怎么辱骂,他都不出战,即便是给他送女人的衣服,他也不出战。
曹操注解说:“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李筌说:“疾急之人,性钢而可侮致也。”
杜牧注说:“忿者,刚怒也。速者,偏急也,性不厚重也。”忿,是气鼓鼓,怒气冲冲;速,是心急火燎,按耐不住,这是不稳重的人。
作为将领,一定要稳重,持重,不能急躁易怒,否则就容易被敌人抓住弱点,激怒你,侮辱你,目的是让带兵出战,把你调动起来,让你上钩。
廉洁,可辱也。
这里说的廉洁,不是指不贪污受贿那种廉洁,而是说洁身清廉,爱惜名节。
这也是性格弱点,过分的爱惜名节,就把自己捆住了,束缚了自己的许多决策,容不得自己身上的一点污点,让容易被敌人利用,他就会通过坏你名声,侮辱你,让你为了维护名节,而跟他死拼,就中了他的计了。
这种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种,把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受不了一点侮辱,为了维护自己那点面子,不顾巨大的风险而出战。
作为将领,必要的时候,要拉下脸来,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我不上你的当,不咬你的钩。
爱民,可烦也。
爱民,本来是好的品质,但爱得太过了,就是妇人之仁,也容易被敌人利用,有被劳烦的危险。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军杀过来,刘备带着老百姓一起逃难,走得很慢,很快被曹操追上,这就是被“爱民”劳烦。
这种将领多缺乏大局观,妇人之仁,婆婆妈妈,不识大体,后果也很可怕。
曹操说:“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则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
李筌注说:“攻其所爱,必卷甲而救;爱其人,乃可以计疲。”
张预说:“民虽可爱,当审利害;若无微不救,无远不援,则出其所必趋,使烦而困也。”
陈皞注解说:“兵有须救不必救者,项羽救赵,此须救也;亚夫委梁,不必救也。”
陈皞的意思,要依据情况而定,有的是必救,有的情况不必救,项羽救赵是战局需要,战略需要,属于必救的情况;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叛军包围梁国,周亚夫为了避其锋芒,不救,等叛军粮草消耗差不多了,断其粮道,一举歼灭叛军。
在战场,要有大局观,清楚利害,客服性格弱点,既不贪生怕死,又不做拼命三郎,不急不躁,没脸没皮,该放弃“爱民”时就要放弃。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这五种性格的弱点,都是将领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都由于这五种性格弱点引起的,将领不可不警惕啊。
【九变篇营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