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品上市阶段

做好充分的上市准备,并且确定了基本的上市执行策略后,就进入市场开拓的实际操作阶段。主要步骤及执行的要点简述如下:

1.目标市场的市场调查

  主要调查以下方面:通路状况,如经销商的经营能力、经营质量、是否适合自己的产品运营、零售商的业态和数量分布,以及在不同类别的零售商处可能的销售分配比例。

  媒体的调查,如电视、报纸、电台、户外、网络及其他媒体的分布特征、同类产品的媒体组合策略、目标受众接受媒体信息的特点。

  此外,还有政府部门的调查,消费者的调查,竞争对手的调查,当地市场的人口、经济、地域分布调查等。

2.进入市场的策略选择

  前期的总体产品营销策略是一个总体策略,不代表所有的进入市场都要采用同样的策略。因为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面临的竞争态势通常会有所区别,比如竞争对手的数量、竞争力大小、投入的策略、配备的资源、经销商的能力、销售团队的战斗力、零售业态的分布、媒体的特征、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因此,进入市场的策略要在总体营销策略的指引下,要灵活地应用到当地市场。这些入市策略主要有:正面攻击、侧翼战略、强势终端、强势媒体策略等。具体采用哪一种或者哪几种,要视自身的资源及竞争态势决定。

3.制订详细的铺货计划

  产品的陈列质量、铺货的深度和广度,始终是评价经销商及销售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新产品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铺货计划的内容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铺货率。首先应该确定目标铺货点的定义,并制定铺货率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铺货率并不能够完整地体现铺货的质量,要综合考虑产品进入的目标零售点的面积及同类产品的销量。

  ②确定与零售商对应的产品上架标准。这是进行有效分销的重点内容。即在产品的一系列组合中,对于不同的零售业态,如大卖场、中型连锁、食品商场、便利店等类型的零售商销售的产品规格应该有所不同。

  ③考虑产品陈列促销需要的合适首批铺货量。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堆头、专柜、促销、季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铺货量,以便能够有效地执行终端营销策略。

4.制定科学的入市执行步骤

  主要是铺货后的跟进工作,如分销商的培训、促销的培训、铺货的检查和强化、宣传品的有效使用、媒体计划的执行与评估、市场推广活动的计划、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进行的策略评估及执行修正等。这些步骤看起来比较教条但是十分必要,它使执行上市管理的人员对上市的一些关键过程有系统的思考,而且能够依据这些过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跟踪,特别是影响上市执行的关键步骤可以进行监控,确保落实。

5.目标市场的媒体策略和组合计划

  对于快消品的营销而言,媒体的策略、媒体组合计划及媒体的执行十分关键。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品,需要采用相同的媒体策略和媒介组合计划。因此,根据市场和产品的特点选择及制定策略并加以有效执行是十分关键的。良好的媒介策略和执行,不仅可以提高媒体效果,极大地增强传播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还有助于控制媒体费用投入的风险控制。

6.零售终端的管理

  快速消费品素有“得终端者得天下”的说法。由于终端数量有限,围绕零售终端的争夺十分激烈。一般而言,对于零售终端的管理涉及多个层面,比如零售终端的销售管理、陈列管理、促销管理、库存和补货管理、价格管理、存货周转管理等。

7.新产品价格政策的管理

价格或者政策是核心策略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当地市场的稳定和良性持久发展十分重要。随着零售终端的力量进一步加强,零售终端的促销和相互之间的价格战屡见不鲜,给经销商和厂家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在零售终端层面,要加强品牌的力量及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稳定保持产品给零售终端创造盈利的能力,通过加强与商品采购人员的谈判并建立好的客情关系是稳定零售市场价格的主要方法。有一些企业开始在不同的零售渠道销售不同规格和价位的产品,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

经销商的价格冲突相对而言管理要容易一些,可以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窜货处罚政策及返利政策的严格管制来进行约束。

搞好价格管理,不仅要与经销商充分沟通,还要在销售团队内部统一思想和认识。同时,企业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的政策必须得到100%的贯彻和执行,否则不会有效果。

8.新产品上市后的总结

新产品上市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新产品上市不论成功与否,都会留下宝贵的经验。新产品的成败得失要总结得清清楚楚,以便后期的调整和提高;通过总结,对新产品上市过程中优秀的员工和领导要给予奖赏,对在工作中拖公司的后腿,不服从管理的员工给予批评和惩罚,明确制度的严肃性,以便后期工作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