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观人之术,说到相法,我发现大家都很有兴趣啊!古代流传下来最著名的相法,恐怕要首推《麻衣相法》了。这本书传说是北宋初年的麻衣道者所著,号称“集两宋文章道德于一身”的传奇道士陈抟老祖,也以师礼待之。
有资料记载说,宋初名臣钱若水年轻时好道术,曾专门跑到华山去找陈抟老祖学神仙道术。陈抟初见钱若水,觉得此子骨相清奇,有一点仙风道骨的味道,心里想收下他,但又犹豫未决,这时候,有一个衣着破烂的老僧在旁边发话了:据老僧观察,此子做不得神仙。钱若水辛辛苦苦,打老远跑到华山来求道,结果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和尚给搅合了,心里那个失望啊,真是可想而知!这个老和尚又说:你好好考功名做官去,但能在急流中勇退,把老子《道德经》里讲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参透了,离神仙也就不远了。这位老僧就是传说中的麻衣道者。
陈抟老祖对两宋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当时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都对陈抟老祖崇拜得五体投地。麻衣道者作为陈抟老祖在相法上的老师,当然也越传越神,成为神龙见道不见尾的人物。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麻衣相法》一书,包括《火珠林》《正易心法》这两本归到麻衣道者名下的书,肯定是后人伪托。因为没有任何切实的证据,表明麻衣道者有文字留传下来,除了在关于陈抟的记载里有一些痕迹之外。当然,书中的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但囫囵含混者居多,不可视为定论。
另外还有一位相学大师,明代的袁珙先生,有《柳庄相法》一书传世。这本书距今不远,相对可信度高一些。史书有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袁珙在嵩山偶遇道衍法师,即后来成为明成祖国师的姚广孝,一见之下大惊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后来,姚广孝辅佐燕王朱棣,为了坚定他夺位的决心,专门请袁珙到北京为朱棣看相。朱棣也不是一个好忽悠的等闲之辈,见面那天,朱棣打扮成卫士模样,与一群人饮酒猜拳于肆中。袁珙一见这群人,立马在朱棣面前跪下。旁边人哈哈大笑,都说他犯傻,但袁珙不为所动。这群人带他回宫后,朱棣换上王爷的服装再与他相见,袁先生见四周无人,才明确表示:“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朱棣经过姚广孝策划的“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之后,袁珙官拜太常寺丞。晚年因居柳庄,号称柳庄居士。
传统观相识人的工夫,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全在“貌、言、视、听、思”上面。一般人心思不细,就看不到“五事”中的蛛丝蚂迹,但真正工夫很深的人,他就能够洞察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有修行的人,好像你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好奇怪,就觉得这个人有神通,有他心通,其实哪里是什么神通呢?从你外貌上一丝一毫的变化,人家都看在眼里,洞察到你的心里,然后一语道破,当然你就被人家罩住了。这是中国古人练就出来的一套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