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智造”包括“智慧智造”和“智能智造”

《执行官》:听说你即将出版《精品营销战略》专著,全面分析了中国企业面临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必然性,在你看来,精品营销战略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破局的最佳方式吗?

杜建君:我这本《精品营销战略》酝酿了好多年,现在出版的时机刚好。所以要写这本书,因为精品营销战略是消费转型升级时代的企业营销战略。要想满足现在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分众的需求转型,精品营销战略是个很好的战略路径。本书的核心落脚点是“精品”,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要从低级的制造向质量地造、精良地造、智慧地造转型,如此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而从“制造”到“智造”,一定忽略不了中间“精造”“质造”的坎儿。

“精品”一定是国家制造体系必须严肃面对的。我们一直说的精品制造、精良制作,但是发达国家已经走完了这个道路。纵观世界市场发展历史,我强烈感受到:精品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社会成熟与理性化较高程度的体现,也是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循环经济的抓手。

段传敏:我们认为,中国智造主要体现在技术、工业设计、营销品牌和模式创新,这样利用更多知识的企业可以代表未来的中国智造,对此你认同吗?在你看来,哪些企业可以称为中国智造的代表?

杜建君:所谓的“智造,”包括“智慧智造”和“智能智造”,这是两个范畴。从“智能智造”角度,在我国制造业的演进中珠三角是最好的样本,很典型的就是美的,它早期重视低成本、性价比、规模化效益,后来开始重视产品的个性化,从小家电开始,对工业设计加以重视,提高美的产品的附加值;在关键部件上,美的下手很早,空调、冰箱的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购买、上游掌控上做得很好;再到后来,在当前家居互联互通的环境下,单一的产品渐渐不太具备竞争力,因此近几年美的开始大刀阔斧推进智能家居。美的收购德国的库卡广为人知,在4.0智能制造、智造转型上迈出了领先的步伐。所以美的的制造历程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传统制造业向“智造”的转型。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年有些不被关注的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深圳女装业的崛起,在创造附加值、建立中国女装品牌上的实践值得我们研究。青岛有个很有名的品牌叫红领,它的规模化定制模式得到很多人的高度赞赏,这就是“智慧制造”。还有一个案例是中国的家具,过去靠出口、外销进来,又贵又不实用,但这几年“新中式”红木家具的崛起也体现了中国的智造、智慧制造的力量。

孤友陈兴荣:作为新的创业者,项目是消费升级的类目,当品牌没有足够的知名度和推力时,如何布局和选择渠道?

杜建君:举个例子,原来我给酷派手机做咨询,当时酷派的智能手机还很弱小,要狂砸广告抢终端,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我们当时就建议做一个专门的B2B战略业务,和联通公司合作,保证了酷派的生存发展。

国内政策鼓励“双创”,深圳现在有全球最多的智能硬件创客公司,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技术、资本、产品,但没有渠道怎么办?这几年,我们做了有益尝试,创建了一个叫“bestKit”(棒客)的公司,我们称为“好产品的婚介所”,通过百科社区、百货终端等,建立起各方关系,为百货引流,为新生品牌创造高端界面和入口。目前,棒客完成第一轮融资,认可度很高,它的出现就是为新生的没有市场渠道的事物,创造一个对接新渠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