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份,丰益国际通过苏可乐囧向普罗瑟派恩公司发出收购要约,报价1.15亿澳元。为了防止他人觊觎,丰益国际要求普罗瑟派恩公司提前签订排他性协议,规定在一定时间段内,只能由丰益国际和普罗瑟派恩公司洽谈收购事宜。收购失败或者超出规定时间外,其他企业才能提出收购要求。这样做可以避免被普罗瑟派恩公司当作抬价工具,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前一年,光明集团在收购苏可乐囧的最后时刻被人横刀夺爱,就是前车之鉴。
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同意了丰益国际的收购报价,并给予了丰益国际排他性邀约。收购案原定于8月底提交股东大会审批。普罗瑟派恩公司的股东由214位蔗农组成,按照公司章程,收购案必须至少获得75%有效投票的支持才能通过。
不料,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刚被中粮收购的塔利糖业半路杀出。8月24日,塔利糖业报出1.2亿澳元的收购价格,并承诺将向普罗瑟派恩公司提供 1亿澳元的再融资。
8月26日,中粮的收购要约顺利获得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的通过,扫平政策障碍。
普罗瑟派恩公司的蔗农们得知苏可乐囧的报价竟然比塔利糖业低了500万澳元,让每个蔗农少收入了2.3万澳元。蔗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8月29日,超过30%的蔗农投了反对票,苏可乐囧的收购案被股东大会拒绝。
表面上看,这是两家澳糖企业在争夺第三家澳糖企业。实际上,竞购双方的背后却是一家华人企业和一家中国企业。丰益国际和中粮把战火从中国烧到了澳大利亚。
丰益国际的要约被否,其他收购主体的排他性限制也被消除,中粮机会大增。不过,9月12日,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拒绝了来自塔利糖业的要约收购,并辩称,“对中粮的收购要约了解得不够充分”。其实,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力挺丰益国际事出有因。由于当年甘蔗压榨季糟糕的天气和洪水影响,普罗瑟派恩公司拖欠苏可乐囧担保的1500万澳元贷款。此外,中粮的国企身份以及文化差异,也是普罗瑟派恩公司所顾忌的因素。
不久,苏可乐囧又发出第二份收购要约,将报价提高到1.18亿澳元,并将在10月1日第二次提交股东大会审批。对此,中粮表示不会放弃,塔利糖业准备再做一次竞标。丰益国际与中粮的竞争升级,越演越烈。
鉴于丰益国际获得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的鼎力支持,中粮则再次发动广大群众,与农民老大哥结盟,获得甘蔗农股东们的支持。中粮参与竞标已经让普罗瑟派恩公司股东内部产生很大分歧,过半股东未支持丰益国际。如果丰益国际拿不出有竞争力的报价,支持中粮参与收购的甘蔗农股东们将施压要求董事会接受中粮的收购要约。
在收购塔利糖业时,中粮最初也不被看好。最后中粮击败邦吉等竞争对手,让人大掉眼镜。此次收购普罗瑟派恩公司,中粮能否再次上演翻盘大戏?
丰益国际的报价仍比中粮低200万澳元。10月底,股东大会再次否决苏可乐囧的收购案。但是,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也再次拒绝了中粮的收购要约,这回的理由换成了中粮“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个理由对于素来以财大气粗著称的中粮来说,就是一个明白的拒绝借口。
普罗瑟派恩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塔利糖业更糟,已负债累累,无资金支持公司运转。拿中粮的群众路线没办法的普罗瑟派恩公司董事会,决定“曲线救国”,进入自愿破产托管程序。11月6日,普罗瑟派恩公司被托管给破产管理人柯尔达门萨(Korda Mentha),一家专营资产重组的投资咨询公司。
为了显示收购诚意,11月7日,中粮将收购报价提高到1.22亿澳元,并保证之前的“收购要约承诺内容依然有效”。
11月16日,丰益国际宣布,苏可乐囧已经和柯尔达门萨达成协议,“将以1.2亿澳元收购普罗瑟派恩公司”。根据双方的协议,苏可乐囧还将“对普罗瑟派恩公司提供临时资金支持,帮助提供1500万澳元的商业贷款额度,以支持普罗瑟派恩公司的运营和经营开支,直到本榨季原糖销售完成”。
对于该协议,中粮方面感觉很意外,因为中粮目前仍在与柯尔达门萨洽谈收购协议。12月17日,中粮再次提高报价,将要约收购价提高到1.28亿澳元,这个报价让普罗瑟派恩公司蔗农可以多分得4400万澳元。但柯尔达门萨以已经签订销售合约为由,拒绝考虑。
由于糖厂破产托管后,其资产的拍卖只要获得债权人超过50%的简单多数票,即可获通过,而苏可乐囧本身就是该糖厂的债权人之一,这使得这场资产竞购结果急剧向苏可乐囧倾斜。加上收购过程久拖不决,已经影响糖厂日常运营以及为下榨季的准备工作,原先一直支持中粮收购的股东们也开始改变态度,只求早日有一个结果,因而对于中粮方案也不再给予支持。
昆士兰州最高法院12月7日裁定,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公司可以将所持普罗瑟派恩公司的6500万澳元债权转让给苏可乐囧,加上后者原先持有的1500万澳元债权,已经超过普罗瑟派恩公司负债的半数。12月9日,苏可乐囧收购普罗瑟派恩公司的计划,获得债权人多数支持票。其实,这个表决只是走一个必要的法律过程而已。
在这场收购战中,丰益国际击败中粮,获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