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

为什么作者要频繁引用《诗经》呢?因为《诗经》作为儒家的“六经”之一,一直都非常受重视。孔夫子曾经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并不是说没有学过诗的人,就没有办法说话了,而是指你对《诗》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没有感觉,没有修养,那么你说话写文章,都会缺乏文采条理;你的思想境界就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更不可能流传后世。

一说到中国文学,一般人多会想到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高成就。现代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好奇心,我接触过一些外国诗人,他们非常羡慕中国的历史文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全部由诗人治理的浪漫国度。大家看看唐宋时代,上至皇帝宰相,下至贩夫走卒,可以说人人都会写诗,人人都是诗人。这个就太神奇了!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奇观?往上追溯,就要追溯到孔夫子对《诗经》的态度。作为儒家的“六经”之一,“不学诗,无以言”这样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印入传统士大夫的灵魂深处,也被全体中国人所接受。

我曾经帮成都市文联编辑过一部古体诗集,作者都是成都诗词学会、楹联学会的会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职或已经离退休的干部、公务员,所以也有人戏称这些作品为“干部体”。不管这些“干部体”写得好不好,有多少文学价值,起码可以看出,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就是有这个“不学诗,无以言”的心理认同,就是想要通过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抱负。一个做了官的人,不会诌几句诗词,不能舞文弄墨,那这个官做得再好,也嫌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