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独立小米突围

魅蓝和红米一样都是走极致性价比路线。黄章给魅蓝降温,雷军却力推红米,两个企业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既保销量又要利润,雷军做了两个重大决定:提高小米品牌的定位,不再谈性价比;将主打千元机的红米品牌独立运作。

红米品牌是怎么来的呢?2012年4月,中国移动的领导找到雷军,希望小米做支持TDSCDMA制式网络的TD手机。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从来都是手机厂商求着运营商要订单,怎么会有运营商找手机厂商做手机?原来,TDSCDMA是中国自主推出的3G标准,被工信部配给了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分别获得CDMA2000和WCDMA牌照。其他国家都不愿支持TDSCDMA,苹果不推出该制式的手机,高通也不为之做芯片,中国移动为此损失了不少高端客户。在对拓展用户数量关键的千元机市场上,CDMA2000和WCDMA两种标准的技术相对成熟,在国际范围内都有很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支持,销量大、成本就低,愿意为之供应千元机的厂家很多,而TD的千元机想赚钱就难了。外资品牌本来就对TD手机比较冷淡,中资品牌听说要做千元机也多在叫苦,中国移动只好找雷军帮忙。

雷军率团队进行调研之后认为,当时很多人觉得千元机质量都不高,深谙性价比之道的小米应该大有可为。雷军遂决定做千元机,开始研发代号为“H1”的第一代红米手机。

2013年7月,小米公司推出全新产品线的红米(Redmi)。从一开始的定位上,红米系列就是用来走量的产品。红米1选用了联发科28纳米四核处理器,屏幕是友达的1280×720p,定价仅799元。红米1来势汹涌,首批发售10万部,竟有超过900万用户通过QQ空间预约购买。

后来有网友奇怪为什么红米1代的产品代号叫H2而不是H1?H2是第二代红米,此前的第一代红米H1由于硬件流畅性达不到要求而被取消,当时已经订购了20万个专用的芯片,为此损失接近4000万元。可见,小米公司并不因红米手机的低价就放松对品质的要求。

此后数年间,红米也一直坚持高性价比的定位,红米手机沉重打击了当时火遍全国的山寨手机,促进了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2014年,红米Note在印度市场正式发布,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红米手机也成为小米公司进军印度的急先锋。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红米手机累计售出2.8亿部。不过,随着红米系列产品线的日趋丰富,它在价格空间上也不断扩张,往下走低至499元(2015年3月发布的红米2A,“米粉”节特价),往上走则高至1499元(2016年7月发布的红米Pro)——这样的价格定位,与小米品牌的某些中端产品发生了冲突。

为了加强红米品牌的竞争力,2019年1月,小米公司正式宣布红米品牌独立运作。雷军表示:把小米和红米分开,各自按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得更好。红米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红米品牌独立后,半年时间内即连续发布了4款生态链产品:99.9元的AirDots真无线蓝牙耳机、899元的全自动波轮洗衣机1A 8kg、最低3499元的笔记本电脑红米Book 14和3799元的70英寸智慧电视,基本上比小米的同档次产品的价格都要低上一截。

红米占了小米的性价比定位,小米就得努力往上走。2015年1月发布的小米Note,标准版售价2299元,增强版3299元,是首款价格一举突破2000元和3000元大关的小米手机产品,号称要对标价格近两倍的iPhone 6。然而,小米推崇的“海量微利”模式,最大的弊端开始显现:没有考虑到为研发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小米的研发投入仅有销售额的3%,这在越来越讲究硬核技术的手机产业是个非常严重的短板,什么互联网思维到了这里都碰了个头破血流。在4G手机、指纹手机等历次市场升级战中,小米连续失利。什么“极致”“专注”的口碑营销均沦为空谈,小米从“性价比高”跌成了“低端机”。而且,互联网手机的门槛太低,好不容易送走一群小鬼,先后又来了三尊大神:荣耀、realme和iQOO。小米在与这三个品牌背后的华为、OPPO和vivo这三个实力大厂的竞争中并无技术优势。

到了2019年2月20日,号称“战斗天使”的小米9在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发布。小米9请了当前正红的加油男孩组合(TFBOYS)成员王源为形象代言人,按照内存大小不同推出2999元和3299元两个价位。雷军表示,“好看又能打”的小米9可能是最后一款3000元以内的小米品牌手机。小米9的上市也标志着小米正式上探中高端市场。

可是,据说小米9的销量冲到500万部就上不去了。2019年11月,小米9下架,距其发布仅9个多月时间,成为小米历史上最短命的旗舰机。2019年上半年,小米手机海外销售有33%的增长,但总收入的增速只有5%,相比上年的58%大幅下滑。小米公司手机的平均售价只有999元,还不如上年的1374元。小米曾经占了智能手机线上销量的50%,如今的份额降到了20%。小米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市占率也下降到了12%。

雷军咬咬牙,9月24日再发布新品:售价3699元起的小米9 Pro 5G和售价19999元的5G环绕屏概念机。前者是目前小米唯一一款起售价超过3000元的手机;后者是小米第一款年轻人买不起的手机。发布会上,雷军向“米粉”推荐:小米9 PRO 5G性价比较高。事实上,小米9 Pro 5G的确是当时业界价格最低的5G手机。尴尬的是,当前5G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持换机潮。新品推出后,小米的股价居然暴跌4.6%,就算在第二天宣布2亿港元回购,股价也毫无起色。高端手机走不动,说明小米还未能成功摆脱“性价比”的标签。

如今再来检验小米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硬件、以MIUI系统为载体的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著称的“铁人三项”,小米90%的收入仍然来自硬件的销售,而且硬件的毛利率,手机只有7%,其他产品只有10%。小米在家电领域扩张得太厉害,大多都是贴牌,这对其品控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小米电视2019年销量破千万台,做到了中国第一,但在离互联网较远的白色家电领域,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行业前四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再加上房地产下行导致的行业萎缩,小米想要突围谈何容易?

小米的电商模式与阿里巴巴、京东不同,小米兼任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平台。可是,小米的“有品”App的大部分产品为小米自营品牌并优先推广,不引入与自营产品在相同价位上竞争的品牌,比如搜索“电视”,结果均为小米电视;搜索“洗衣机”,大部分为小米洗衣机,少部分为松下和西门子等高端品牌。这限制了小米电商业务的发展。小米之家基本都落在一二线城市,无法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去,开到500家左右后,就不再怎么增长,这与雷军原本计划的1000家相去甚远。

小米2019年上半年营收达到957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50%。看似成绩不错,但公布财报后的2019年10月,小米的市值仅有260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的高点缩水了60%。小米的营收与格力的973亿元相当接近了,但市值跌到仅有格力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