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为治,如示诸掌

“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宗庙之礼,是用来祭祀祖先,同时也追怀祖先、报答祖先的恩德,以此溯本求源,激励大家的精神,激发人们对生活的信心。

现在已经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的日子了。其实,这个国庆大典的思路跟古代的“宗庙之礼”是一样的。现在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大典正如何准备、排练,都在追述中国是如何从近代的屈辱中走过来,达到今天的和平、安定与发展。

我们认真回想一下,中国人能有今天,确实不易啊!如果我们忘记了这百年沧桑,没有了忧患意识,以后就会很危险。凡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曾经被西方列强欺负,甚至于被东亚小小的日本所欺负,真让人心酸。不说外敌,单说国内战争,国共两党兄弟反目,就牺牲了很多的人,流了很多的鲜血。这些都是不应该被忘怀的,我们今天的生活与这些人的鲜血都是分不开的,人不能忘本。虽然今天的国庆大典,不是古代一家一姓的庆典,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全民族的公祭。通过这样的公祭,来缅怀为今天的生活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人,包括那些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

这些国家庆典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人们的忧患意识,同时,也能强化民族的精神纽带,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不会陷入飘浮的、无根的状态。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郊社之礼是祭天地的,那什么是禘尝之礼呢?就是前面说的宗庙之礼,是祭祀祖先的礼仪。当然,一般人是没有资格行禘尝之礼的,只有天子祭祀祖先,才能用禘尝之礼。“禘”一般是指春天的大祭,五年一次;“尝”是指每年秋天的祭祀。不过对于禘尝之礼也有其他的说法,这个就留给专家们去研究了。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这里提出的“郊”、“社”、“禘”、“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国家礼仪。郊社之礼是带有宗教意义的,是在国家最高信仰层面的祭祀之礼。我们看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祭天、祭地的专用场所,通过郊社之礼的举行来祈祷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是现在呢?北京的天坛、地坛已经沦为一般的公园了,早已失去了神圣意味。虽然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能进去闲逛,看似社会进步了,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凝聚力已经完全丧失,这个民族精神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总之,这些礼仪体现了一个国家最庄重、肃穆、神圣的权力秩序。如果国家领导人真正通晓了郊、社、禘、尝这些礼仪的精神内涵,并且能够通过这些神圣的仪式活动,让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内心都充满恭敬、虔诚,并且以庄严崇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那么整个社会人心都会得到净化,“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治理国家就像把手掌打开给别人看那么容易了。

这一章所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宗教礼仪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国家精神命脉的人来说,这是最应该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