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写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人像一面镜子,总喜欢将照人的一面背对自己,造物主给人设计了一双向外看、向远看、向前看的眼睛,却没有赋予它向内看的功能。认识自己应学会自我优、劣分析,它是通过对已经实施过的行为进行评估、分析、断定,以确定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大脑中做好标记,当再次出现类似的事物、情境时能快速做出反应,判断出这是否是我能做的。劣势分析是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进行判断,注意这里既要做标记还要做判定,其目的是在遇到事物时,能迅速知道这不是我能做的。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时候,才具备了掌握命运的能力,如果不能认识自己,注定摆脱不了被别人、命运的捉弄、支配。
1.挖掘内心深处的认知
对于自我,有一部分可以直观地察觉到,但相当多的却是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认知,这既是那个隐性的自我。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引起我们恼怒的事情都能带领我们理解自己。”这是对认知自我非常有益的提示。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一切亲历亲为的事情,甚至他人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成为认知自我的工具。假设我们执行了一项并不复杂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发现有一些本应预想到的环节(或应该有的部分)遗漏了,如果不遗漏,任务的结果会更令人(或自己)满意。回顾以往,类似的现象多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由此,我们会这样评价自己:不太细心。常常有这样的情景:你在动手做某事之前,并没感觉到其令你为难,但当你实施时,却感到力不从心、非常吃力,此时,你会不会有一种自己眼高手低的认识呢?
弗洛伊德的投射理论同样对我们认知隐性的自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我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间万物,去审视世间的每一个人,得出评价或结论时,也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倾向。
有学者给出了这样一个认知隐性自我的方法:
试着拿出一张纸条,写下三个你最难以忍受的人:你所鄙视的、你所反感的、你曾与之发生争吵的人。然后写下你讨厌他们的原因,无论是自私、冷漠、傲慢……只要是你想到的,越具体越好。
接着,从这群人中挑出让你感觉最糟糕的那一个,仔细留意当你想到他时会发生什么。你将会意识到,你的身体产生了某种反应,也许会是你的胃、肩膀或者脖子。这些令你不悦的事情锁定在你身体的某处,搞清楚在哪里,这将是今后激发隐性自我时的一个提示。
接下来就是有趣的部分了,屏住呼吸,用心去关注你所记录下的不喜欢的人的特性。你会发现,很有可能正极力地避免自己的生活同他相似,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被你辨认出来的特性正是有意无意间所要避免的样子,而这种避免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深入地挖掘下去,你会搞清楚你是谁、在害怕什么、在抗争什么。那便是你的隐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