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2011年,被动进入PET瓶装市场的加多宝处处尴尬,如果坚守500毫升PET瓶装量价比不能低于310毫升铁罐装的准则,那么加多宝的PET装在价位上就无法跟和其正竞争。
除此之外,加多宝最大的危机还是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问题,而且这危机更提前到来了。
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同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而彼时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被评估为1080.15亿元,成为了中国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贸易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约一个月后王老吉商标案立案,确定当年9月底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直未应诉,开庭时间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当日仲裁并未出结果。
2012年1月,加多宝与广药关于“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时间期限,开始了一轮轮的法律和媒体大战。之后双方补充所有材料,准备在2月10日仲裁;但仲裁机构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议双方调解,并将仲裁时间再延期 3个月至5月10日。但因加多宝公司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裁决结果为: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 》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2年,加多宝和广药之间的商标争夺战、渠道战、广告战贯穿了全年,并成为媒体和老百姓的热点话题。广药最后如愿提前收回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而加多宝则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加多宝”凉茶,并借“中国好声音”节目而一炮而红。直至年底,凉茶大战的第一阶段暂时落下了帷幕,而双方却都在后台为来年的厮杀养精蓄锐。
加多宝成为了2012世界末日年中最成功的失败者,在风风雨雨中继续稳步前行。
2013年3月,法院宣判加多宝的广告涉及广药的品牌权益,令其更改。同年5月,双方又为红罐凉茶的包装权而诉诸法庭。或许是因为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两大巨头在前一年给经销商和终端压了太多货,整个2013年上半年,双方在很多零售终端货架上的红罐凉茶新鲜度都比之前所有下降,甚至很多地方还是去年的旧货。而加多宝给经销商的任务则从增长变为不要低于上一年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加多宝与广药自相残杀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早日和解,或者大家划清楚河汉界,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广药本来有很多方法可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参股加多宝、双方共建一个合资公司、大幅提高品牌租赁费用等等。但广药偏偏身不由己地选择了一个双输的局面,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即便是中国首富、本土饮料第一巨头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都对加多宝敬而远之,不敢正面与之交锋。
王老吉虽然贵为凉茶始祖,在解放前经营得风生水起,但在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却明显有所迟滞。很明显,在加多宝公司租赁王老吉品牌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王老吉在大陆的品牌知名度无疑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远超广药旗下的潘高寿、陈李济等其他老字号。
当年3-3.5元一罐的王老吉,在销量上能超过2-2.5元一罐的可口可乐,绝对不是很多策划公司宣传的品牌定位致胜这么简单。品牌定位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另一方面还是要归功于加多宝的营销作战能力,以及善于选择合理的营销作战方式。
而这些营销战的具体案例,将在本书后续章节陆续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