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要并购,不要收购

收购的成本是有限的,整合的成本是无限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整合,那么就失去了收购的意义,并可能导致一场失败。

在很多企业中,为什么没有实现“1+1”大于2,原因是他们只做收购,没做并购。并购和收购有什么不同?这其中的差距大了去了。中国人的组词造句特别讲究,简单到只从字面看,就可以告诉你区别,收购是一种商业买卖行为,是一次交易,而并购是是兼并重组,是兼并加整合,对整合更加强调。并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战略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重组,发挥效率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收购没有变成并购呢?我想,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好:

整合的第一个困难是没解决好发展问题。

企业进入新体系后,大家都期待着有新变化,尤其是中层和基层的愿望更加迫切。如果老企业得到了新发展,就可以解决许多改革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有利于解决许多复杂矛盾,新股东也更容易立足脚跟,上下信心会更大,在接下去触及深层次的改革上,才能获得更大的支持。反之,没解决好发展问题,新老矛盾会一起暴露,不是问题的事情都会成为问题,小问题会搞出大事情。发展的成果要让大家看到,还要享受到,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支持,而不能顾上不顾下。

解决发展问题的核心就是突出个“新”字,制定发展新战略,采取发展新模式,打造发展新速度。集团公司必须明确总体战略,以及下属每家企业在新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特别是子公司所制定的战略一定要符合母公司的战略要求,哪家企业贡献规模、哪家企业贡献利润,哪里会局部牺牲都要做出合理安排,上下均要认可。

我接触的整合比较好的企业,就是达到了这种上下战略联动。而我所接触到整合得不好的则是两层皮,说的是一样,做的是另一样。要在内部做出一、两个标杆企业,就会更有说服力。

整合的第二个困难是没解决好管控模式问题。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自身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本没有管理别人的经验。管重了,伤害了人家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还不如他人的情况下,弄得灰头土脸;管轻了,没有解决原企业存在的问题,只是规模上叠加了一下,眼看着资源浪费,眼看着原来的管理问题还存在,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管多了,具体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反而没人做事了;管少了,又怕失控,当了个只出钱,不管事的老板,怎能实现战略。

所以,企业在并购整合中要设计好管控模式,现有模式中,有战略管控型、财务管控型、运营管控型等几种主要模式。我建议对这三种模式的好坏不要一概而论,要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是三种模式都要结合。战略不管哪行?利润是交了,过几年企业却跑偏了;财务不管哪行?好像做的都对,但风险加大了,盈利下降了;运营不管哪行?没有运营管控,那来转变,一段时间就失控了。

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可以先从战略入手,转变发展模式,再用财务管控辅助,避免出现风险,最后用运营管控升级,实现母子公司一体化运营。

整合的第三个困难是人的问题没处理好。

首先是企业原来的管理者,在并购中出过力,更希望得到重视,甚至希望能够让新股东支持自己做原来想做不能做的事。但是,在战略新体系的执行中,各方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新的发展要求也需要人得为战略服务,这就出了问题,就需要把老人的问题解决好。同时,老人也要适应新变化,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携手,不至于出现并购时握手,整合时分手。

其次是解决好新人融入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找到一个好的操盘手进入新企业,效果甚至好过你采取什么样的管控模式。这种人才可以处理复杂局面,懂得刚柔并济,知道进退之道,既能让业务得到发展,又能在新战略框架下让管理得到提升,他们是成败的关键。中国人相信榜样,佩服有能力的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再次,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进行管理的运营管理中心特别重要,但目前企业重视不够。企业应该选最一流的人才,最好有一位能力强的副总专职抓,加强与下属公司的对话能力,尤其是业务对话能力。我发现,许多公司的这个部门都是管理型人才,没有太多的一线企业经验,存在和所管理企业不匹配的情况,对解决具体问题时方法不多。

同时,要请有整合经验的咨询公司介入,全面真实地反映情况,站在第三方立场提供技术支持,沟通多方面情况,协助实施新方案,缓解矛盾,这样才能有利于整合工作的开展。许多整合失败、不如人意的公司可能都是在这些方面载了跟头。

整合的第四个困难是没解决好整合标准问题。

行为管理在公司在整合中十分重要。行为管理在整合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建立工作标准。让战略目标明确,让工作目标明细。战略有战略标准、管理有管理标准、财务有财务标准。要用工作标准管理,而不是用上级公司的命令去替代,政令不能乱出门,也不能朝令夕改。

执行好标准就会有好行为,会带来好结果。如果没有,每个人来了都到下属公司乱指挥一气,哪里会有整合效果。我们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的答案:

整合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整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整合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整合的第五个困难是没解决好文化融合问题。

许多企业家都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在整合中的力量。无疑企业文化不融合,相互不认同是无法整合的。但是,我觉得只有在目标共同、利益分配合理时文化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机制是基础,文化是保障,如果过度依靠文化整合企业,有可能达不到效果,因为,双方地位、出发点、阅历、企业历史不同,文化只能融合,不能整合。需要在企业新战略、新目标的基础上共同建立新文化。

虽然是同业,差别很大,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企业家个性的影响。我们需要尊重历史,更要展望未来,社会的进步如是,企业的进步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