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在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正式结束旗下悟空单车服务,悟空单车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市场永远是风云变化的。如何在市场中持久地存在下去,这确实需要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战略布局,而这种调整的背后,靠的是企业家的智慧、眼光和胸怀。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可见“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创举。
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出现的共享单车品牌接近30个,包括摩拜单车、永安行、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悟空单车(已倒闭)、3Vbike单车(已倒闭)、町町单车(已倒闭)、闪电单车、DDbike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品牌,如摩拜单车和ofo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随着市场日趋成熟,竞争加剧,在2017年年底几个品牌开始停止服务。其中,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接着号称最好骑的小蓝单车,出现延迟退还押金现象。
这些当然是市场竞争和发展的必然现象。在这里,我们挑选3个有代表性的品牌进行其品牌的定位,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也就是“定与变”的问题,以供各位企业人参考。
我们选择的品味是:摩拜单车、ofo和悟空单车。我们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三个都是共享单车吗?如果都是,它们真正的区别在哪里?
当然,它们的区别是外形和颜色。而此处,我们更想揭示的每个品牌背后的商业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先来看看它们自己的品牌描述:
摩拜单车的愿景和使命:
用人人可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智能共享单车服务,使人们更便利地完成城市内的短途出行,并帮助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
我们在看ofo的品牌宣传:
ofo小黄车是全球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出行平台,首创“无桩单车共享”模式……自行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技术,这种模式的提出提高了自行车共享和使用的效率,而单车共享的模式,让一辆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从5分钟提升到76分钟,提高了16倍,一辆自行车可以服务的人从1人变成了至少10人,提高了至少10倍。通过共享经济的方式,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减少了城市资源浪费,为城市减少拥堵,帮助城市节约更多的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
再看悟空单车的品牌描述:
悟空单车,连接人和车。以“共享单车+智能硬件”为产品核心,从用户体验出发,满足城市短途出行需求,并致力于提高存量车的使用效率,搭建起人车之间互助共享平台。悟空单车,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覆盖全国334座城市,让共享经济红利遍及千家万户。
我们认真阅读这些品牌宣传,不难发现,这些看起来都是“共享单车”品牌,其品牌内涵却是完全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摩拜单车更注重“出行产品”,ofo更注重“共享平台”,而悟空单车更注重“共享经济”。
表现在产品形态上,摩拜单车不断地改进、升级和发明新的产品。
而ofo则把设计和开发委托给自行车的生产公司,他们更发力在市场营销方面,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共享平台,有更多的企业或者个人能够加入这个平台。可以说,他们更看重数量、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产品形态。所以,ofo在数亿的资产之下,单车的款式几乎没有改变,车锁一直都不太好用。
悟空单车和前两者又不相同。他们做的是“共享经济”,类似“众筹”的概念。也就是说,你在使用悟空单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租”一辆单车,也可以选择“投资”一辆单车。
产品的不同,并非表面上的那些颜色和款式的不同,更深的层面,它表达出的是理念、价值观的不同。
众所周知,悟空单车是第一个倒下的共享单车品牌。我们研究后认为,它有这样的结局,尽管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但其本身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位必然导致宣传上的难度。对于一个急急忙忙赶路的行人,一辆能够快速骑走的自行车是他们所需要的。在他们打开App之后,选择“租用”还是“投资”这样的选择,可能反而让用户感到为难,进而不再使用它。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需要解释,你就输定了。”这句话所带来的启示是:如果你的客户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产品并使用它,那么你最终会失去他。
我们认为,悟空单车就是在这种看似更友好,更加可以帮助用户的时候而失去了用户。因此,成为市场最先倒下的那个品牌。
进入2018年年初,滴滴,这个融资已达55亿美元,服务于4.5亿用户的企业,高调介入共享单车市场,让这个市场更加充满变数。这时,我们看到的是ofo竞争力的消退。
早在2017年4月,ofo接入滴滴平台。随后的数月中,两个公司并没有成为很好的战略伙伴,ofo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发展态势,和摩拜单车形成事实上的竞争。而事实上,他真正的竞争对手却不是摩拜单车,而是滴滴。
为什么这样讲呢?
在摩拜单车的价值里面,“出行产品”是重点,他们不断地创造出更加好用、耐用、美观,甚至更低价值的单车,以方便用户。他至始至终满足了这一需求——战略和方向明确。
而ofo一心想做的是“共享平台”,它真正的客户是提供共享单车的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表现为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事实上,他们在客户拓展上,并没有能够整合其他的企业和个人加入他们的平台里。
而这一点,滴滴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已经做到了。ofo本身整合到滴滴平台,其实证明了滴滴平台的整合能力,同时也证明了他们并没有发展出这一能力。
在2018年年初,ofo已经开始表现出竞争力下滑。大量ofo闲置在街道上,而摩拜单车却无影无踪。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骑走摩拜单车。
市场永远是风云变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ofo需要变革,要么加入滴滴的阵营,要么和摩拜单车合并。似乎市场留给他的选择余地不太多了。如何在市场中持久地存在下去,这确实需要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战略布局,而这种调整的背后,靠的是企业家的智慧、眼光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