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缩短电镀生产周期

自从确定了要将企业制造周期压缩到缩3周,笔者和分厂计调组长一起进行了价值流初步分析,计划部的当前管控生产周期为28天。其中,铸造3天、加工7天、抛光4天、电镀9天、总装及测试5天。7天的压缩目标,计划部建议5个部门每个部门分担:铸造、抛光、总装各压缩1天,电镀和机加工各压缩2天。

电镀生产周期非常长,从ERP提取数据,发现实际交付周期达到了11天,而工艺时间只有2小时!于是选定了电镀交付作为突破口。

电镀分厂原本和工厂在一起,当地政府为了环保管控,成立了电镀工业园,这家工厂搬到了电镀工业园,与五金工厂距离大约80公里。

从系统提取的数据发现,当前的交付周期是10.8天,还要高于内部管控目标。

对于这个指标的定义,计调组和电镀分厂双方一直有异议。电镀的前道工序是抛光,抛光完成后先入半成品库,然后从半成品库发货给电镀。计调组一直坚持从抛光入库开始计算周期开始,而电镀分厂一直坚持从仓库发货开始计算。

电镀分厂认为仓库夜里不发货,如果抛光下午4点后入库,根本来不及运输,周期就占用了1天。而计调组认为控制的关键点不是这1天,关键是当抛光车间入库产品多了,电镀分厂会不拉货,有时候压了3~4天才拉货。

项目组提取了数据,发现确实存在这个现象。很多批产品都是抛光入库后3~4天才发货,最长的超过7天才拉货。

笔者询问电镀分厂厂长:是否前序抛光产能大于电镀产能,入库量过大,电镀车间没有地方存放物料所以不提货?

电镀分厂厂长告知电镀总产能是大于抛光产能。只是电镀分厂同时还接其他的订单,因此有时候来不及进行生产。

解决这类交期问题,价值流图是一个可靠的工具,笔者带领项目组完成了电镀生产价值流图,以及几个订单的实际各环节的交付记录,电镀分厂的生产日报分析。如图10-1所示。

图10-1电镀生产价值流图

从价值流图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 运输到K公司的产品,一般最快都要转天开始电镀。

2)​ 电镀共2条产线,目前1天产线是2班,另外1条只开了单班。

3)​ 电镀生产后要盐雾试验(48小时)后再运回×公司。

4)​ 电镀有部分需要返工,产品返工率波动较大,K公司只有固定的2名返修工,积压了大量的产品。

5)​ ×公司自身收货,验货周期需要2天。

6)​ 发现公司的订单一般占K公司的日产量50%,但有时候只安排20%~30%的产能做公司产品,多数产能用于加工外部的订单。

笔者询问电镀分厂优先做外部订单是因为外部订单利润高?电镀分厂厂长告知,公司内部订单毛利率更高,但公司对我有考核,外部订单必须到一定量,电镀这个行业,价格是透明的,竞争要靠服务,就是所谓交期,所以优先提供了外部客户产能。而当前订单量不足以支撑2条线都开两班,所以一条线24小时,另外一条线12小时。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加,会招人打算开2班”。

项目组继而进行了移动-天数模拟分析,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良品需要八天而不良品需要9天,出现了批量不良时周期还会加强。如表10-4所示。

表10-4 移动-天数模拟分析

项目组分析出几个快速改进建议:

1)盐雾试验进行的同时,将产品运回×公司,这样至少可以减2天。风险在于如果试验不通过,需要重新运回K公司,增加了运费。项目组分析了历史数据,发现不良批数量很低。

2)抛光的周期相对固定,五金分厂可以根据抛光进度,提前将计划传递给电镀分厂,电镀分厂可以提前均衡产能,这样可以压缩电镀前的在制品库存。

3)抛光返修产品由五金分厂的抛光工段进行, 五金分厂抛光产能大,而电镀分厂只有2个人,产品良率波动大一点,就会积压很多产品。

这3点是主要改善点,后续又推进了其他的小的改进点如缩短分厂入库检验周期。

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电镀的交付周期从10.8天降低到了6.7天,缩短了4天。如表10-5所示。

表10-5 良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