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资产

(一)何为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这样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据此,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沃尔玛采购的商品可以用于对外销售,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除了采购商品以外,沃尔玛还需要采购货架、运输车辆、办公设备,这类物品虽然不是用于直接对外销售,却能够为销售货物提供辅助作用,是商品正常销售不可少的一部分,商品的销售回款也有它们贡献的价值,同样属于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的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够被企业所控制,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并不完全跟所有权相对应。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在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将一条生产线出租给承租人,尽管生产线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但承租人对该项资产进行了控制,几乎能享受这条生产线带来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承租人应该把这条生产线作为资产。出租人尽管有着生产线名义上的所有权,但生产线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已经基本不受自己控制,因此不能作为自身资产。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以及其他交易或事项。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家具厂有购买一批木板的意愿或者计划,即使已经签订了合同,但只要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确认存货资产。

不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则不能确认为资产,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已不再符合这三个特征,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比如,企业购买的原材料由于被雨水淋湿,已经完全失去使用和对外出售的价值,那么这批材料就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再认为是企业的资产,而应该变为损失,成为营业外支出。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具备资产的特征只是必要条件,若想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同时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能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在某一时点根据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就不能确认资产。

网上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某餐馆老板拿着五万多元欠条,把街道办告了。说的是当地街道工作人员过去几年常去该餐馆消费,并写下了五万多元欠条,但事情过了多年一直未偿还。对该餐馆来讲,客人消费后未立即买单会形成应收账款这样一项资产,但如果发生当时就预计该笔账款将来很难收回,则不能确认成资产,而应直接计入损失。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

一般来讲,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的原材料、厂房、机器设备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也可能被认为符合资产可计量性的条件,例如,企业接受捐赠的一些物品,如果其价值可以按一定方法可靠计量,也应确认为资产。对企业会计来讲,资产的可计量性非常重要,如果不可计量,企业则无法将它记录到账簿上。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多资源都满足资产的三项特征,但往往不具备能够用货币表示的可计量条件。优秀的员工、良好位置、优质的渠道、大量的会员,都无法用精确的货币金额进行衡量,从会计上来讲,这些都不是资产,但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可以看作企业的资产。毫无疑问,腾讯公司数以十亿计的用户是他非常宝贵的资源。

对于个人、团队、非正式组织、地区、国家等主体来讲,他们不受《企业会计准则》约束,为了更好的分析问题,把握实质,我们可以把资产的可计量条件放宽,在更广义的层面来看待资产。人们通常所讲的“资源”可以近似地看作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