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比例划分虽然没有绝对正确的原则,但笔者在多年股权咨询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实用的规则可以供大家参考。
比如股权设计要让大股东比例大于其它合伙人之和,大股东占股40%~60%之间,合伙人的持股比例一般要超过核心员工的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其它合伙人持股比例>核心员工持股比例。
其它合伙人持股比例常在10%~20%之间,太多了会影响大股东占比,太少了对合伙人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合伙人觉得心寒和不被尊重。
核心员工持股不超过5%~10%即可,对于大多数员工足以能起到明显的股权激励作用。
投资人的持股比例在公司上市前一般以不超过15%~30%为宜,这要根据公司的行业特性和实际经营需要而定。
设立股权池预留的比例在15%~20%,也可以合伙人各先降5%放入股权池,之后在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各人的不同贡献进行股权调整。
企业在多轮的融资过程中,股权可能被投资人稀释,最好在早期建立股权池,晚期建立期权池。举个例子,大部分公司都会这样做:前10名员工共获得10%的股份,之后的20名员工共获得5%的股份,再后面的50名员工只拿5%的股份。
投资人更接受有明显梯度的股权架构,比如“创始人持股50%~60%+联合创始人持股20%~30%+预留股权池10%~20%”。
如果有一个大老板说他拥有多少家公司?这代表什么呢?他所说拥有多少家公司其实有三种可能性:全资、控股或者参股。
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种是全资子公司:即母公司持有子公司100%的股权。公司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不能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种是控股子公司:一是占股50%以上,是绝对控股;或者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是相对控股。
第三种是参股子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权,但仅凭股权或股份控制机制又不足以控制该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