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三曰农用八政”,这是《洪范》九畴的第三个内容,箕子传给周武王治理天下的第三大范畴。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所以这个“农用八政”,实际上已经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全面管理了。
我们看《洪范》前面讲的内容,“初一曰五行”,讲这个世界的根本运行规律是五行生克制化,是一套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古老哲学。说它古老,的确古老,但它直到今天依然活在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方方面面,也依然以其辩证的哲学精神活在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建筑、中医养生、中华武术等传统学术领域中。这是《洪范》的哲学至高点。“次二曰敬用五事”,则是对“五行”理论的实际运用。其实,后面的内容都是对“五行”哲学的运用,这里首先是在“敬用五事”上运用。在古人的注释中,“五行”和“五事”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木”对应于“貌”、“金”对应于“言”、“火”对应于“视”、“水”对应于“听”、“土”对应于“思”。通过这种对应,中国古人就把“五行”哲学引入到人的精神领域,并与对人物的品评、判断结合在一起了。
“五行”哲学必须通过内在的精神修养,才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中真正建立起来,然后,才能发之于外,化为对社会治理的八个不可获缺的方面,即“农用八政”,具体内容包括:“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第一个是“食”,就是农业、粮食,这是人的生活基础;第二个是“货”,商业、交易,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第三个“祀”,祭祀,这就属于精神领域了,治理天下应该通过祭祀天地、圣贤、祖先等精神活动,把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人心的凝聚力、精神的凝聚力团结起来。再往下面,就涉及社会管理分工。“司空”,是主宰民事的一个官职,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民政部这种部门。我看有些注解讲“司空”还跟建筑有关系,“司”就是主管,“空”就是空间,字面意思就是管空间,当然跟建筑就有关系了。一般要修皇宫、官府这些国家工程,都是要司空来画图纸。中国古代的官职有“三司”,司空是其中一个,还有就是下面的“司徒”和“司寇”。司徒,就是管教育,“徒”就是学生、学徒嘛,整个社会教育要由这个部门来管。司寇呢,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就做过鲁国的大司寇,就是主管法律制度的官职,这在当时的政治结构上,也是非常有实权的部门。另外还有一个是“宾”,就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最后一个是“师”,就是军队,负责领兵打战,负责保家卫国。
如果能够把这就八个方面做好的话,那整个社会就不会出大问题。我们看这个“农用八政”,可是中国上古三、四千年所传承的社会管理结构啊!其实,我们看现在国家的各个部委,其大的分工也无非就是这些而已,只不过有的部门更细分一点,有的部门名称不同,有些部门之间有点交叉,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