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小忠

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行小忠,指的不是君主本人行小忠,而是指君主对下属“忠诚观”上的过失。君主需要什么样的忠诚? 面对君主“一颗冰心在玉壶”,时时处处为君主着想,这是一般人理解的忠诚,人之相处,将心比心,君主一般也会为这种忠诚感动。但是,韩非子指出仅仅一腔子赤心是不够的,这叫“‘小忠”,“小忠”在处理事情时,因为看的短、虑的不周,做不到真正站在君主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其行事的后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伤害到君主的利益。其中的道理,和父母过于溺爱子女,最后倒害了子女是类似的。如果君主认可、容忍“小忠”,除了要面对(下属)无心带来的损失,更有甚至,会滋长下属以忠诚之名行其私心。比如明明有一个有才能、可以帮到君主的人才,下属会因为他看这个人不顺眼,或者有妒忌等心思,而假借为忠诚之名,故意驱走人才。再举一列,假如古代君主选修女,让他宠爱的妃子去把关,估计真美人都会被挡在外面。所以,君主要调整过于原始的“忠诚观”,在身边人的挑选上、身边人的教育和训诫上,以及依赖度上有所用心、有所警惕。

企业中这种情况也不乏见,一些人自谓对老板忠心耿耿,但经常因个人眼界、格局不够,在花钱、用人方面“尽小忠”,而其实坏了老板更重要的事。

韩非子本人对何谓“行小忠”有举例,翻译如下:

春秋时楚国与晋国战于鄢陵,战斗中楚国军队的司马子反口渴,他的侍从谷阳拿了一壶酒给他喝。子反说:“这是酒啊,拿走!”谷阳说这不是酒,于是子反就接过来开喝。子反本就嗜酒,一入口便不能罢,豪饮不已,然后就醉了。战斗结束后,楚王想找子反商量再次发起进攻,命人召见子反,子反以犯心疾为理由推辞没去。楚王便亲自来找子反,一进大帐,就闻到了浓浓的酒气。便返回了。楚王说:“今天的战斗我都受伤了,大军就依靠司马了,但是司马竟然酒醉成这个样子,这是忘记楚国的社稷不关心我的不下啊,我不用再和晋国作战了。”于是就撤军了,然后将子反斩首示众。子反的侍从谷阳进酒给他喝,并不是仇恨子反,而是忠爱子反,但恰恰这是种忠爱杀死了子反。所以说: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