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型企业弃车保帅

手握上百个批准文号的大型企业,曾经的幸福成了现在的烦恼。如果每个品种都做一致性评价,那就是上亿的成本,几乎是天方夜谭。在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必须科学决策,“丢车保帅”“抓大放小”,保住一批市场容量大,或者是企业的拳头品种,优先开展一致性评价,放弃一批市场容量小、对企业贡献少的品种。

行业洗牌过程中,机遇始终与危机并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仅是行业的拐点,更是一部分优秀制药企业的拐点,这场战役中有两类企业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第一类企业: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企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百炼才能出精钢。注重仿制药研发,拥有出色制剂能力和处方工艺,一贯坚持高质量水平生产的仿制药企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例如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恒瑞、齐鲁等制药企业,完全可以凭借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资金优势,抢先布局一致性评价品种。信立泰的氯吡格雷、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等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营业收入,这些品种企业也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实现一致性评价目标。

第二类:拥有制剂出口优势的国际化企业。

国内制药企业在欧美和日本等规范市场申报、研发和生产的仿制药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因此,拥有较强制剂出口能力的药企,未来把国外上市制剂转销到国内市场将大有可为,实现“一线两证、一品两卖”。即一条生产线既有国内生产认证,又有欧美等国际认证;一个品种既在国际卖,又在国内卖。例如华海药业,2004年启动国际化战略,主要在美国申报ANDA文号。目前华海手握多张ANDA“金字招牌”,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战术能快速抢占国内市场。

我们必须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医药行业的机会,过去的竞争格局将被打破,曾经的竞争优势不一定还在,行业大洗牌让制药行业的“老江湖们”一下没了先发优势,所有仿制药企业重新回归同一起跑线。对于刚进入或准备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来说,仿制一致性评价将是一个后发制人,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危机中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制胜未来?

当别人痛苦的时候,也是你最容易赶超的时候。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尤其是对新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而言,收购海外仿制药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曲线救国”,成为弯道超车的重大战略路径。海外并购不仅能为企业设立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形象,而且收购的仿制药企业ANDA批文进行国内注册申报,可以免除一致性评价,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不久后,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开始国际化布局。2016年,复星医药13亿美金收购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人福医药5.5亿美金收购美国仿制药企业Epic等都是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