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尔朱氏集团兴衰所造成的政治后果。
尔朱氏集团给时代政治所造成的深广影响,并没有随尔朱氏的灭亡而消散,其在魏末政治舞台上的翻云覆雨,不仅直接成为高欢的先驱,而且由于尔朱天光领兵西征,就为宇文泰崛起关中埋下了伏笔。所以,放开历史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尔朱氏集团的由兴到衰,实则开创了其后关中与关东(即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东西政权对峙的政治局面,而东西对立格局的形成,又进一步延长了中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时间。
高欢集团的兴起,乃是尔朱氏孵育的结果。高欢本来就是尔朱氏集团的骨干分子,正是在追随尔朱氏东征西讨的过程中,积聚起“举义旗”的军事实力,而尔朱氏的决策失误则为他进一步扩充实力提供了契机。只要查阅一下高欢集团骨干分子的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其集团骨干分子的绝大多数,曾经都是尔朱氏旧将。西魏北周的情况也是如此,宇文泰赖以创业的军事将领,原本也都是尔朱天光、贺拔允(487—534,字可泥,神武尖山即今山西山阴人,鲜卑族)西征关中的军团将帅。他们是(东魏北齐者据《北齐书》,西魏北周者据《周书》):
东魏北齐——窦泰、尉景、厍狄干、潘乐、段荣、斛律金、孙腾、司马子如、蔡俊、韩贤、刘贵、任敬延、张琼、斛律羌举、慕容绍宗、步大汗萨、牒舍乐、范舍乐、厍狄伏连、张纂、张亮、王紘、平鉴、万俟普、万俟洛、可朱浑元、破六韩孔雀、破六韩常、金祚(zuò)、韦子粲、赫连子悦、綦连猛、元景安。
西魏北周——宇文导、寇洛、贺拔胜、贺拔允、贺拔岳、念贤、寇洛、李弼、李标、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达奚武、侯莫陈顺、豆卢宁、宇文贵、杨忠、王雄、王盟、长孙俭、赫连达、韩果、常善、辛威、厍狄昌、田弘、梁椿、梁台、王勇、宇文虬、耿豪、高琳、窦炽、陆通、杨荐、王悦、赵善、元定、杨标、梁昕。
以上所列东魏北齐将领共33人,西魏北周将领共46人,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是全部。他们原本都是尔朱氏集团的军事将领,后来又成为东、西政权创业的核心骨干。
所以说,以高欢、宇文泰为核心的东、西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正是尔朱氏集团在魏末政治舞台活动之后所遗留下来的最大政治后果。北魏灭亡之后中国北方的东西对抗格局,也正是尔朱氏集团一分为二之后所展开的内部争斗。
进而言之,中国北方的东西对峙,又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弱化了北方对南方的优势地位,使得南北统一的进程又被延缓了几十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尔朱氏兴衰给社会政治所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于它直接造成北方中国的再次分裂,还表现在它对南北朝之间的政治格局也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