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烦恼是客人,觉知是主人

某企业管理者:我有两个问题请师父开示。

第一,我们在企业进行变革时,有些动作是针对人的,是改变人的,这样就会遇到一些对立。这些对立会给推动变革的人和被推动的人带来烦恼,这种烦恼怎么去化解?

第二,在持续推动变革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被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怎样以一颗平常心去接受不断冒出来的新问题?

 

大愿法师:当我们遇到员工或者被执行者、被改变者不接受或者抵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这里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掌握调动员工的方法。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四层身心。

第一层身心是肉体。在肉体层面,我们要给他指令,让他必须做,相应的激励措施就是物质的奖励,这是最浅层的,而且所有的企业都在运用这种激励措施,这其实是不够的。

第二层身心是理智体。理智体需要我能够一直学习,一直成长,让我的能力拓展。其实,企业给每个员工的最大福利就是他能够在他的工作平台上更好地提升和学习,更好地充实自己。所以,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让他的理智体得到满足,他的回应就是支持的,反之他就会有抵触。

第三层身心是情绪体。人不仅有理智还有情绪,有时候很欢喜很快乐,有时候又很痛苦很悲伤。在情绪体这个层面,我们需要给员工的激励是尊重他,让他作为主角,让他成为主体,成为创造力的源泉。我们不仅是单向地要求他怎么做,还要同时听一听他有什么的好的想法、建议,这中间要有双向的交流。当他能够成为主角的时候,那种被尊重、被需要、被感谢的感受就能在他的情绪体层面升起,要求他做就变成了他要做。

第四层身心是意志体。意志体跟企业文化有关系,如果员工和企业有共同的愿景,认同企业文化,他就深知他做这件事情的深远意义,也知道工作就是修行。在这个层面上,他就会发自内心地非做不可了,会投入整个身心去做。

我们不要单一地从肉体层面,用金钱去激励他,还要看到理智体的提升,情绪体的被尊重、被赞叹、被鼓舞,还有意志体层面企业愿景对他的吸引。

 

第二点建议:不把烦恼看作敌人,而把它看作客人。

我们怎样看待烦恼决定了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一般人一看到烦恼的事情就会排斥、逃避,把烦恼当敌人、消灭的对象,要尽快驱除它、赶走它。这样就把自己的觉知力覆盖了,不光没有解决问题,还把问题的真相覆盖得更严密了。

其实我们可以把烦恼看作是客人,我心里的主人是觉知,是智慧,是五智菩提——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我内心的主人是这“一家五口”,是这五种根本智慧。

烦恼来了,它是客人,有客人到家里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认识客人。如果你遇到某件事令你的内心不高兴,你不需要压抑,也不需要放纵,放纵就是凡夫,压抑也不是究竟的修行,不是禅的修行,也不是管理禅的修行,只是世间的修养。

你真实地面对他,看清楚是什么让你烦恼,是这件事情让你烦恼,还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让你烦恼。事实上,这个世界没有哪一件事情让你烦恼,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让你烦恼,这是本质。

客人来你家,你肯定会有觉知。没有客人的时候,你可以穿着短裤在客厅晃来晃去,但是有客人来你起码要衣冠整齐——你更有觉知,更有正念了,这样就对了。客人来了,其实你不需要做什么,你只要觉知,客人自己来也会自己走,因为他不是主人。你越是想排遣烦恼,排遣烦恼的念头就越会成为你下一个烦恼的源头,凡夫众生就一直在这里面颠倒造业,六道轮回。这就像客人来了,你迷糊到强行把客人留下来做家里的主人一样。

 

 

第三点建议:境由心造,痛苦、烦恼可以助我们摆脱业力。

一定要明白,一切都是我们的心自己创造的。好和坏、顺心和不顺心,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创造的。如果懂得管理禅,你就知道这一切的境遇也是如幻显现的。你的不幸或者你认为的不好,还是你的妄想心、凡夫心、妄念心创造出来的。不过你没有看清楚它如幻的机会了,因为你完全陷在里面了。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受时空的局限,但你的心可以超越它。比如烦恼、困境,你不产生认同,就不会被它黏住;只要你抗拒,你就摆脱不了它。所以,我们要学会完整地接受。

知道一切都是我的心创造的,所以才要用管理禅的智慧来照亮自己。所以,痛苦是伟大觉知的开始,觉知到痛苦是你修行的开始。痛苦不仅没有阻碍你,还会照亮你内心的盲点,照亮你的生命觉醒。就像火箭通过助推器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冲向太空一样,烦恼其实也是你摆脱业力束缚的强大力量。

 

曾伟教授:我把师父的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为三个字——“知道了”。

以后你心里烦的时候,你心里有声音告诉你 “我烦死了,我疼死了”,不管是谁在你的心里说,你都跟那个人说:“知道了。”不管你心里多烦,你只说 “知道了”,不要说“我帮你”,或“我要战胜你”,千万说不得,只说三个字——“知道了”。

 

我用这一招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有一次禅修到第三个晚上的时候,我失眠了,我为失眠而烦恼。我躺在床上,不断地就告诉自己:知道了,知道了。可是我又想:天都快亮了还没睡,明天哪还有精神?这时我心里又冒出一个念头:谁知道明天天还亮不亮,可能天都不亮了,有可能一闭眼就睡过去了。所以,想那么多有用吗?唯一有用的就是“知道了”。还别说,这么想真有用,我脑袋里面突然一下子很寂静,觉得清醒地趟在被窝里真好,有一种特别的舒服感生起,我差点对那种舒服感产生执着。

 

所以,以后当烦恼来的时候,就对自己说:知道了,知道了。如果止于“知道”,恐惧自然就消除了。因为它还没有来,你无法“知道”,只能设想。止于“知道”就是让你不去设想。恐惧往往源于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