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40多年,我们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像我们这样成了全球第二,还这么全民焦虑,问题出在哪儿呢?
尽管我们在高速发展,但缺少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全球竞争力技术的企业。比如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太少。因为我们没有全球性核心竞争力,我们才会对未来更加担忧。全球的“温度”稍微一变,我们就会染上“风寒”,甚至是“大病”。今天我不是讲过去40多年有哪些成功,也不是讲现在的焦虑应该怎么去解决,这没有什么神招,恰恰是了解这轮发展周期的教训,更有利于正确地看待现在,并正确地走向未来。
我们这轮发展周期的关键教训就是——我们成长出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技术的企业太少。
2018年,我们的世界500强公司增加到120家,日本从1995年的顶峰149家降到52家,但我们的世界500强企业,基本上是政府垄断型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字头的企业可以一直念下去。我们除了航天,基础设施(工程建筑、电力)、高铁等为数极少的几个领域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企业,基本上是关起门来或依赖资源或并没有占据产业制高点。但是日本的500强企业,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企业比比皆是,如丰田、本田、三菱、松下、佳能、索尼,都是在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既有核心技术又有核心竞争力。
那么,针对这一教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