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预算先“支付”给自己

企业主需要定期对未来六到十二个月的“现金流”做分析,以便预测可能的营业波动。在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每个月或年所获得的资金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有些企业主会根据营业额的多少提取薪资和股利;有些则会在产生大量现金流的月份,把多余的资金储存下来,等到遇到资金短缺的月份时,才提取出来支付给自己。这样就可以为企业主提供比较稳定的收入而不影响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如果一家企业的流动性较低,或因扩充资产、偿还债务等原因而消耗了大量的现金,再用现金大量支付薪资和股利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在设计企业主的薪资和股利计划时,决不能因支付薪资和股利而危及企业的支付能力。

更重要的是,支付给企业主的预算就是“先支付自己,再支付别人”的思维模式,因为帮助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投资率”,而不是报酬率!但是,企业主必须定期检视自己对花费“需要(need)”和“想要(want)”的抉择,延迟满足(delay gratification)。不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应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用在各种“炫耀”身份的消费上去,如华丽的办公室及厂房、豪宅、豪华汽车、高档的出差及应酬标准等。

2016年4月,一篇报道报道了72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上海虹桥机场独自拉着拉杆箱,在排队等候出租车,没有助理和专车的情景。他不害怕社会的评语,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在指南针 Inner Compass——价值观”的指引,认为排队等候出租车回家是个正常“需要need”的选择。可惜的是,却有一些只注重个人“外在”物质的网友说他在“作秀”。但是笔者就看到,有许多的企业主在公司开始创业、还没有赚取足够利润的阶段,因无法把握“需要和想要”的区别,就把公司的现金流“提前”无节制的挥霍在各种“想要want—— 外在物质”上,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表3-17 现金流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