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交付的项目,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计划,在规划过程多下功夫,这样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项目团队(至少项目经理的直接上层,项目经理和核心项目团队)需要重视项目规划,根据项目规划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把各活动做细,这就是为一个项目成功交付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键过程,从而大大减少偶遇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如何顺应项目本身的属性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方式?目前比较主流的是瀑布式和敏捷式,但每一个项目如何选,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可能也不是单选题。
【案例与分析】
小雪从罗宾老师那里领了活回来之后,兴致勃勃地打算开始对8A项目做一个进度规划,她翻开了8A项目的章程,又特意找到上周项目范围研讨会的会议纪要,对照着项目章程中提到的交付目标研究了一番。
8A公司制定了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并通过实施项目来达到;项目的路线图计划如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开发在线培训的APP。主要功能:线上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购买,并且服务信息能够得到存储和记录。APP计划在6~8个月上线。
第二阶段:录制目前的配套咨询课程,并配合APP的开发计划,分批次同步到线上。课程录制预计2~3个月时间完成。
第三阶段:阶段二完成后,再开发针对个人用户的新课程。
小雪总结项目的几个关键点:
(1)这是公司第一次上线此类的产品,公司管理层对此非常重视。
(2)开发总监和产品团队决定使用敏捷开发的形式。
(3)项目的人员还没有完全到岗,目前HR还在和罗宾老师正在协调中。
回想罗宾老师提到的项目规划的第一个步骤,感觉清楚了两点,但对如何“借鉴之前的经验”有点不清楚。这时刚好看到罗宾老师过来,她决定再去求教一下罗宾老师,该怎么迈开这比较关键的第一步。罗宾老师听完小雪的分析和疑惑,决定给讲讲如何借“前车之鉴”。
罗宾老师说:“通常在开始规划项目进度时,我们会考虑一下这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就像你刚刚提到的那几个关键点,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生命周期可以更好地开始工作。我们不妨先看看常见的项目生命周期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看看我们的8A项目究竟是哪种类型,怎么规划我们的项目进度吧。”
第一种是预测型生命周期。
这种模型适合需求明确的项目,要求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就确定项目范围及将会此范围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这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对行业经验和实践比较了解,同时对交付的产品、服务和成果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预测型生命周期类型涵盖了很多软件开发模型和方法,比如瀑布模型。
第二种是敏捷型生命周期。
这种模型适合创新型项目,注重反馈和快速反应,比如适用于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需求和范围难以事先明晰或方便定义较小的增量改进的情况下。在软件产品开发领域,这种项目生命周期应用的非常普遍,例如敏捷开发模型。
第三种是迭代与增量型生命周期。
这种模型同时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来开发产品。迭代是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的活动来开发产品。增量是渐进地增加产品功能。这种生命周期模型适用于组织需要管理不断变化的目标和范围,或是组织需要降低项目的复杂性,以及产品的部分交付有利于一个或多个相关方,且不影响最终交付。
罗宾老师继续说道:
“预测型项目生命周期,需要先设计好要做的产品,然后再实际去做,做的过程中一般不进行实质性的变更。如果想变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敏捷型项目生命周期,在每个迭代期都设计并生产出能满足用户当前需求的产品原形,并在下一个迭代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完善产品原型,相当于边设计边生产。
“大型复杂的项目通常采用迭代型项目生命周期来实施,这可使得项目团队在迭代过程中综合考虑反馈意见和经验教训,从而降低项目风险。”
说到这里,小雪自言自语:“我们的8A项目究竟是三种的哪一种呢?8A项目看着好像和哪种都沾一点边呢?”罗宾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虽说我们定义了三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但实际上一个项目很难说只完全适用于一种生命周期模型,即便是选择了某种生命周期模型,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其他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例如,在一个大型的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小规模/较为简单的项目和中大规模/较为复杂的项目,这时候很可能会用到预测型、适应型或迭代与增量型其中几种方法的混合。
总之,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和方法是“死”的,但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这个人是活的,不论你的项目是套用一种还是混合的项目生命周期模型,我们作为项目经理在规划进度时候需要思考的步骤还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罢了。
小雪恍然大悟,看来我们的8A项目是可以考虑主要以适应性项目周期为主了,因为我们希望可以用敏捷的开发方式,同时公司这次对我们的项目又有明确的预算和时间把控,大致的范围也比较清楚,感觉也有点像预测型。罗宾老师说:“你分析的不错,你是不是可以开始第二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