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会获取精力,并且能够通过不断的训练,让精力变得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充沛的时候,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精力,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耗,就必然成为精力管理的重要一环。
关于精力保护,很多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了很多既实用又易于操作的好经验。比如:经常做伸展动作,活动筋骨;养成喝水的习惯,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适当闲聊,学会倾诉和纾解;保持行、住、坐、卧等仪态的正确姿势;听听音乐;看看窗外的景致等。
作者补充以下建议:
(1)尽量避免关注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没有关系的事情。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建议读者借鉴参考。
此外,有人总结,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爷的事(比如天气)、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老天爷的事我们本来就无能为力,关注别人的事基本上属于“瞎操心”,唯有自己的事才真正值得耗费精力。
(2)尽量少做,最好不做那些没有价值(意义)的事情。
比如:总是对别人的成功进行没有根据的猜测;在背后论人长短;总是懊悔自己之前的选择等。当然,这里指的价值(意义)并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需要每个人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3)做好情绪管理,避免频繁的情绪起伏或者波动太大。(将在本书“情绪管理”章节中进行详细分享)
(4)不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做那些琐碎的、事务性的事情,避免精力的不当损耗。(详见后面第五节“分配精力的基本思路”)
(5)避免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进行辩论,甚至争吵。
从某种角度看,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观并没有所谓的对错,尤其在其并未损害别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时候。
(6)避免试图说服认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所谓“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出自庄子《外篇·秋水》)
(7)避免对某些误会或者误解进行反复辩解。
因为误会或者误解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包括自己的言行不当或者指向不明。所谓“越描越黑”的意思就是辩解越多,别人解读的空间就越大。
(8)尽量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9)尽量避免对某些不圆满的事情念叨、懊恼。
(10)尝试建立自己特有的某些工作仪式。
上述十条建议,作者未做深入的论述,并非惜墨,实属“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之故。
或许,“关注未来,珍惜当下;过程精进,结果随缘”当为保护精力之精髓吧?正所谓:
保护精力有道理,道理说说也简单;
简单道理千万条,切实践行难上难。
不说老天与别人,躬身自己亦非凡;
若能逐条去落实,结果随缘过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