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名篇、鸿篇巨制,还是工作中听到的精彩的讲话报告、汇报发言,大都是数易其稿,反复修改而成的。那么,如何通过修改让文稿提档升级,让人“眼前一亮”呢?
1.用好“提”字,在理念和思想上“眼前一亮”
不论是撰写领导讲话,还是起草政策文件,都需要有理论和思想的高度。高度从何处来?我的体会是:
首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把握中央对这项工作的核心要求。
其次,从上级最新的安排部署上来,体现出上级的新要求新精神。
最后,从本领域本行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中来,与时俱进,避免一味地、不加变通地以惯性思维和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比如关于创新,有很多新的重要观点和论述需要学习领会,如“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胜”“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如果谈到创新这项工作时,把这些思想和论述阐述融进去,既贯彻了中央精神,跟上了当前形势,又结合了工作实际,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用好“换”字,在个性特色上“眼前一亮”
在起草文稿时,将以往同类或同项工作的文稿找出来,与本次起草的予以对比,这样既可以与以往的做法和表述有效衔接、一以贯之,也能做到与过去有所区别、突出特色。这就需要“换”,即换上最新的思想、最新的要求,最新的提法、最新的做法、最新的数据。
比如在起草川商返乡投资的一篇文稿中,关于川商的影响和成效,最初写的是“川商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展示四川形象的窗口”。通过分析发现,这样的表述太过平淡,与以往相比毫无新意,经过一番思考,便修改换成了这样的表述:川商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点击率”越来越高、“美誉度”越来越响,川商已成为四川的一张“高颜值”名片。这样一换,同样的意思却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3.用好“删”字,在精准凝练上“眼前一亮”
好的文章应当是越改越短、越改越精、越改越顺。这就需要删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那么,哪些东西必须删掉?
首先,脱离主题的必须删掉。对于写成的文稿,我们不妨围绕主题和各部分的小标题,看看在表述中是否存在与主题无关的东西,有则删之。
其次,语义重复的必须删掉。看看哪些表述意思相同,或者同一个词反复出现,这样删减后避免了交叉重复,也压缩了篇幅。
最后,不宜表述的删掉。尤其是一些敏感的、涉密的内容,必须删除。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在这个场合可说,同样的内容在其他场合却不适合讲,还需要根据对象和受众,斟酌删之。
【延伸阅读】
公文修改需要改什么
(1)主题和标题
看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有针对性;各级标题是否概括准确,是否有力地支撑主题;看公文内容表述是否集中,所表达的思想是否紧扣主题。看标题的事由概括得是否准确,文种使用是否正确,切莫因过于求新求异,生造一些不规范的词语。
(2)结构和材料
看逻辑层次是否合理、是否清晰、是否严密。材料是否准确、真实、典型,用好增、删、换、调、补、校核等修改方法,让材料经得起推敲和检验,更好地印证主题、彰显主题、支撑主题。
(3)语言和字词
看语言是否符合氛围场景、是否符合文种特点、是否符合领导风格。少用生僻字词,杜绝错别字词。
(4)数据和符号
对涉及的所有数字,包括文章的结构序号、页码等进行校核,看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正确。
(5)版面和版式
看是否符合公文文种的规范版式、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