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损人员编制的经验占比原则上不应该超过正负15%。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正常进行编制。为什么一直反复强调这一点?因为在有些企业,促销人员达到1.5的情况下这个编制会扭曲。
假设按照前面的例子,一个3000平方米的店,如果人员编制是112或者是110的话,110*15%才能得出防损部门的人员编制。这个编制的多少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门店的建筑结构,比如门的多少;第二,门店整个管理水平的高低;第三,门店偷盗、治安情况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对防损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比如,我们参观上海家乐福浦北店的时候,浦北店是上海典型的富人区。我们看到防损人员的数量明显要比别的店少得多。原因是,在这个社区人员素质普遍偏高,所以在这家门店基本使用的是探头和其他监控设备。我们测算了一下,该店防损人员的占比大概只有11%到10%,大幅下降。
1998年,我们到香港一些比较好的零售企业去考察,发现他们防损人员的比例只占2%到3%,当时非常惊讶。后来才发现,这些门店90%都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所有重点的探头包括一些重要的监控设备一应俱全,非常先进的监控设备。再加上香港地区整个社会治安包括人员素质都比较好,因此防损人员只占2%到3%。
所以,现在国内防损业经常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零售企业由于社会治安不好、对某些高科技的运用不是很理想,造成防损部门人员十分庞大,国外的企业到中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有一个问题是,是不是我们增加了探头包括高清的监控设备就能起到作用?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在国内有些企业尝试过,引进了大量的探头和监控设备,后来证明这个设备使用之后效果并不好。虽然有很多监控设备,但是小偷照偷不误,抓住以后还有法律上的问题,包括抓一罚十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敢这样做,甚至有些明明偷了,但是没有抓到现行,很多人都不承认,而且还涉及很多法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