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劫

韩非子认为,如果做不到深藏不露、自主决断、大权独揽这三守,就会出现三劫;如果能够做到三守,那么三劫就不会出现。三劫分别是: 明劫、事劫、刑劫。

1.​ 明劫

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译:操纵国家权柄收买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已不得行。译:使朝廷内外的事离开他自己就办不成。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直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译:这样群臣就不敢忠于君主为国家担忧而来争论国家的利害了。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忠主,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出自《三守》)

明劫指权臣凭借权力收买、威慑群臣,群臣权衡利弊后,只能效忠权臣,这样君主就被架空了。这种情况就叫公开篡权。晋国后期被赵、中行、魏、智、韩、范六大家族架空,最后落得一个三家分晋,就属于这种情况。刘宋代晋、萧齐代宋、萧梁代齐都是先有明劫而后换代。

明劫的情况明确显露时,权臣的势力其实羽翼已成,君主已难以抑制。但明劫的发端,则是由君主不能自主决断、不能大权独揽而开始的。防微杜渐,还在三守。

2.​ 事劫

鬻宠擅权,译:卖弄君主对自己的宠爱而独揽大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译:假借外部势力来控制国内,渲染祸福得失的形势来迎合君主的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壹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译:带头说他不好的人一定不会被信任。此谓事劫。(出自《三守》)

事劫指近臣以狐假虎威、投主所好的手段,获得君主的深度信任和倚重,窃取实质性的事权,做好了是自己的功劳,做不好让君主背锅。

明劫是直接架空君主的,所以叫明劫;事劫则比较隐蔽,通过蒙蔽君主而获得裁事权力,实际上是一种骗劫。明劫容易引起君主注意,事劫(骗劫)则隐蔽得多,君主发现不易。明劫之臣多是权臣,事劫(骗劫)之臣多是近臣。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内,出现明劫的情况较少,但出现事劫的情况很多,应该多关注这一点。当然,说到底,真正的防御手段还在于企业老板要做好三守,深藏不露以减少个人好恶被人利用的概率,自主决断以确保自己的知情权和最终决策权,大权独揽以避免重要决策假手他人。

3.​ 刑劫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出自《三守》)

邢劫指君主的赏罚权被臣下所掌握。权力的内核就是赏罚,内核不在自己手中掌握,实际上也是一种失权。

臣下一般是通过揣度君主的好恶,投其所好,进而逐步获得赏罚权的。实际操作中,赏罚大事不能偷懒,此君权之核心,可以先试探倾听下属对赏罚的建议,但最终主意必须独断。

在企业管理领域,股权分配、奖金分配、中高层晋升或调迁,属于重量级赏罚权,老板应该亲自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