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易经》的师卦拿出来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周敦颐乃至于儒家、道家、佛家会把师道看得那么重。因为有了师德,有了师道尊严,就能够教化一方,教化民众,进而教化天下,得到大家的拥戴,成就一番事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原文:“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为什么师道是为天下善?刚才我们通过《易经》师卦就对此解释了一番,这里让我们看周敦颐是如何解释的:“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人的本性,也可以说是性格、品性,它体现出来的表象就是“刚柔善恶”。我们前面学习了,“诚”是一种“中”的状态,《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么,“刚柔善恶”还没发出来的时候,也同样处在“中”的状态,也就是“诚”的状态。
在生活之中,有些人显得很刚强,有些人则显得很柔弱,有的人处处与人为善,而有的人则处处与人为恶,这些都是“诚”在每个人性格中的不同体现,这些现象都是从“诚”、从“中”生发出来的。
如果你不懂,为什么同样的“诚”、“中”,会生出“刚柔善恶”不同的现象来呢?周敦颐先生就接着解释道:“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樑。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为一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维持“诚”这么一种“中道”的状态,就会出现下面一系列的偏差,就会有刚善、刚恶、柔善、柔恶之分。
对于刚而言,它表现出来的善恶之分是如何的呢?“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刚,所表现出来的“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义”,这个人很有道义,讲义气,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会给人三心二意的感觉,和这种人交往很舒服。“为直”,这个人很直率,很耿直,不会转弯抹角。“为断”,具有金木水火土中“金”的属性,拿得起放得下,有决断之力。“为严毅”,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别人,毅力非凡,不苟不且。“为干固”,根基很牢固,做事积极肯干,并且能持之以恒。通过周敦颐的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刚”性很好的一面。
刚,虽然有善的一面,有那么多的优点、好处,但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也会出现一些很不好的现象。“恶为猛”,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哥们意气重的人,性格很豪强,做事莽撞,不管三七二十一。“为隘”,为人狭隘,器量狭小,容不得他人。“为强梁”,为人凶暴、强横。这些呢,都是刚恶的表现。
“刚”的反面是“柔”,同样的也表现出来善恶之分。“柔:善为慈”,大家都能体会得到什么是慈,佛教里面有一位大慈菩萨,就是我们熟悉的弥勒菩萨,他很慈祥啊,整个脸都笑豁了。我们到庙子里面,进山门看到的第一个菩萨就是弥勒佛,肚子大大的,所以山门上的对联一般都写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总之是一种很温柔、很善良、很慈和的表情。“为顺”,是一种柔和的体现,有顺承之意。《易经》所推崇的坤道,就是以顺承为主。我们的心性修养、进德修业,就应该以承顺为主。这里我们也可以结合佛教思想来理解,比如《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第九愿就是“恒顺众生”,就是要恒常、常常、坚持不懈地顺从众生的愿望,当然这是指好的愿望、符合佛陀教义的愿望。如果是众生所发的恶愿,那就不能顺,当然,也不是让你以很武断、很粗鲁的方式去解决,而是尽量以一种柔和的方式来引导、化解。“为巽”,巽卦就《易经》而言,其卦象是下面一根阴爻,上面两根阳爻。巽为风,就像阳春三月的和风一样,很柔和,很舒心。
那么“柔恶”的状态呢?“为懦弱”,不能坚守,意志薄弱,胆心如鼠。“为无断”,做事犹豫,拿不起放不下,没有决断能力。“为邪佞”,这就更不好了,像那些阿谀奉承、奴颜媚骨之人,就一种“柔恶”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