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一场员工大会

会议要开始了,从主席台往下看,那是黑压压的一片。有时候开一场全员会议要用上一天的时间,领导会就同样的内容喋喋不休地在一天内讲三遍,想想也是醉了。

卡兄为什么会费时费力开这么一个会议?

主要体现他们对沟通的重视。给员工唠唠工厂的运营情况,出现了哪些问题,将会怎样去解决。会议的最后,通常还会设有问答环节,员工可以直接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在台上的领导。

工人只要把活干好就行了,工厂只要按时给员工发工资就行了,有必要让他们对工厂知根知底吗?这就像是一个小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有必要关心国家大事吗?

其实是有必要的。

同小老百姓和大国家相比,工人和工厂更加利益相关,工人知道工厂的大方向,更会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工厂把相关问题和员工充分沟通,也让很多流言蜚语无处遁形。并且,通过这样的沟通,还是把企业文化、企业意志等信息灌输给员工的一个重要媒介。

所以,召开这样的会议虽然麻烦,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更不会见到直接效益,但是,非常有必要,而卡兄深谙如此。

为了召开这场会议,负责销售与市场的老总、负责产品发展的史蒂夫、卡特彼勒中国董事长华少、卡特彼勒集成制造运营总部副总裁迪尼斯等大佬悉数到来。在那个时候,迪尼斯刚被卡兄从通用挖了过来,正在全世界的卡特彼勒工厂巡查,这次到来,将会在绿城工厂献出她中原之行的首秀。

我们来看这次会议上他们都讲了些什么,这有助于我们知道卡兄比较看重什么,在对绿城工厂的整合上将会从哪些方面入手。而且因为绿城工厂创始人的出走,可以说为他们的整合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之前整合不好可以怨这怨那,而现在却是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销售的老总讲销售和市场,史蒂夫讲产品发展,贾大侠讲生产运营,另外两个大BOSS华少和迪尼斯没有准备PPT,直接是脱稿讲话。

负责销售的老总首先来背书,一组组数据看起来确实枯燥无味,但这就是他们每天要进行的工作。

先来看一下关于回款的销售数据,一月份5090万元,二月份2557万元,在二月份正是那个动荡的时候。三月份5708万元,四月份就到了1.4亿元,五月份更好1.7亿元。

这是非常能够给人信心的一组数字,仿佛冬日里的暖阳,刺激着心寒意冷的员工们。销售的未来业务最主要的还是收款工作,每一个重要的客户都有专人负责催款。

为什么这几个月回款这么好?

卡兄在催款上是非常强硬的,本来就不是兄弟,也不讲什么兄弟义气,一般的路数是先礼后兵,实在是不行就起诉。一旦走到了诉讼这个阶段,但凡矿区有钱的,都会给一些。

销售老总在销售策略上还强调了一点,在未来客户的选择上,要以大客户、优质客户为主。特别是在形势不妙的时候,普遍会出现客户回款不及时的情况,甚至会遇上老赖。这样一来,大客户、优质客户就成香馍馍了。大客户谁都爱,但是否能够争取到大客户取决于你有多大的资本。

那位老总在大会上还说在谈的项目有80个。

真有那么多么?有一半能够谈成的话,整个绿城工厂就可以容光焕发了,何必要止血再生呢?这是一个烟幕弹,让大家高兴一阵子,安心干活。卡兄神通,可能在谈的项目真有这么多,但最终能成几个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来看看瘦瘦的、高高的、帅帅的瑞驰先生会说些什么。瑞驰先生是一腼腆的中年人,有一位漂亮的中国妻子,在卡特彼勒工作了多年,大部分岁月都献给了亚洲市场。他负责侃侃而谈,为绿城工厂描绘一个宏伟的未来。

瑞驰讲话时直接放出来一张表,说绿城工厂在2013年潜在出口机会总额是8亿1千2百万元,涉及的国家有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爱沙尼亚、印度和巴西。又是一枚糖衣炮弹,把绿城工厂的心都给打化了,想想那8亿多元,想想那些国家,果然是大手笔、大视野。

慢着,你仔细看下,这8亿多元只是“潜在的机会”,并没有签合同,也就是说,肉是肥肉,但是谁能吃到还不一定。

瑞驰先生讲的主要是战略。这家占地880亩、拥有4000余名的工厂确实承载了无限的可能,在2013年,会把德国工厂液压支架的技术引进过来,与此同时,引进过来的产品还有刮板机。

在2014年引进刨煤机和采煤机,在2015年引进掘进机。在2013年、2014年之交引进履带钻机,非公路卡车这一产品也在引进的战略之中。

我们看到,现在所公布的计划和DAY ONE庆典开的那次会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将来要占营业额半壁江山的刮板机,现在已是没了踪影。所以你看,方案做得再漂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看到这么一个宏大的战略,尽管绿城工厂已经是“病入膏肓”,但看来,卡兄正践行着对当地政府的承诺,不但没有把它给遗弃,而且还在好好地运营。

卡兄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的矿业产品的布局,确实寄予了绿城工厂很大期望,无奈时运不济,空有雄心壮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过也正是这重重困难,才能考量出这家跨国企业整合中国工厂的能力。

我们搬好了凳子,继续拭目以待吧!

撇开那两个大BOSS不谈,贾大侠作为地主是安排在最后讲话的。他汇报的是整个工厂的运营情况。他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位新官上任后的治理策略。

同前面两位大佬比起来,贾大侠的讲话尽管有些琐碎,但比较务实。梳理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合理化建议(就是之前说过的持续改进CI)、人员及培训、质量、发运、仓储、六西格玛项目、成本节约、流程再造、行动计划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没错,在汇报的内容里,他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卡兄是一家标榜非常重视安全的公司,和他们的合作中你随时都能看到对安全的重视。而有些口口声声说安全第一的企业,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他对安全汇报的这一部分,用到了在卡特彼勒常常听到的一个词RIF,是指可记录伤害指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值。在每位管理人员SMART GOAL(年度考核指标)里面,RIF通常也是被放到首位的,是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员工的升职、涨薪直接挂钩。和真金白银有关系的事情,不由得你不去重视。

截至2013年5月绿城工厂每月的RIF值一直在一个很低的范围内,这是一件好事情。卡兄来了以后,绿城工厂的安全形势的确是好了很多。在高新区,毗邻绿城工厂有一家公立医院,之前的骨伤病人几乎都是绿城工厂的,安全形势转好之后,确实没有几个人去哪里了。这是好事。

合理化建议就是CI卡的提出,截止到2013年5月份,提出的建议有3337 条,其中有效的建议2657条。可能每一个建议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一个建议就像一股涓涓细流一样,这可有2000多个细流,那就足以汇成江河湖海了。

贾大侠在汇报人员方面的事务时,还公布了一件比较沉重的重磅消息,那就是裁员。

他的理由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生产井工产品行业市场开始下滑,并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绿城工厂的生产订单远低于产能。”什么意思?就是说,干活的人多,活少了。

所以,公司决定“部分停工和经济性裁员”。“停工”的意思是,你在家里休息,不用来上班,公司按当地标准发给你最低工资。“经济性裁员”的意思就是给你些补偿(钱),然后离开我们吧!

卡特彼勒非常有钱,在2012年有600多亿美金的销售额,账面上的现金也是多得惊人,说它富可敌国那都是小瞧了它,这样的跨国公司是比一些小国家还要富有很多的。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钱,为什么容不下这千把人?按他们的实力,就是再养万把人也不在话下的。可是,人不这么做。2012年形势好吧,照样关闭了一家工厂。那家工厂造什么,不大记得了,反正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产品。不赚钱的业务就像是企业的瘤子,必须割掉。否则的话,你对瘤子讲感情,市场不会对你讲感情。而且瘤子恶化了,还会让企业得癌症,那可是绝症。

都说公司不养闲人,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企业越是大,就越要小而精。否则,就可能会臃肿。

每个工厂里也就是几百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在干活,工厂的面积也不大,卡特彼勒在全球有很多这样的工厂。但也有像徐州工厂这样的,有几千个人,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似乎是个矛盾,其实也不矛盾。卡特彼勒虽是家大业大,有很多产品,有的产品需要几千人来完成,而有的只是百十个甚至几十个人在做就可以了,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格局,有大也有小,但绝不多余。多余的会被砍掉,不够的会重新招进来,如此反复,持续改进着。

所以当初绿城工厂在组建集团企业时,他们不同意,确实也是有他们的理由。

三国演义中对龙的解释是这样的:“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可飞至九天之外,隐者可藏于四海之中。”做企业需要有龙一样的胸怀,也需要有龙一样的气度。

裁员确实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相信卡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收购时还说没有裁员计划,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裁员了,这不是在啪啪地打脸吗?

干得好好的,谁愿意遣散自家兄弟呢!但是不裁行不行?行,大家都等着熬死算了。国人有可能会这样,但老外不会。

看看卡兄是怎么解释绿城工厂这次裁员的。

“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生产规模是我们长期发展和生存的根本。”现在的规模肯定是和市场不匹配了。这其实是个中性的意思,不匹配会有两种情况,生产规模少于市场需求,生产规模大于市场需求。对于前者需要招人,对于后者需要裁人。如果招人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难道裁人就不是了么?

“精炼的团队是我们提高效率的保障,才有可能与行业对手竞争。”

与对手竞争需要合适的人力成本,人不能太多,太多了增加成本;人不能太少,太少了无法完成业务量。这就需要在多时想法减少,在少时想法增加。

卡兄不会容忍行业形势不好了,企业活少了,还养活这么多人的情况存在。这应该不会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行为,若是很快比如一年内形势转好,它也不会去裁的。

贾大侠把裁员放在各问题当中,不想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质量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来改善质量。注意,我说的是“活动”而不是“举措”。咬文嚼字地去分析,活动形式多样而且持续性长,这在卡特彼勒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模式。

关于质量改进从三个大的方面去着手:建立质量管理文化;建立持续的质量改进流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说到文化,很多人认为是务虚的一个东西。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1)每个工作日都要召开班前会。质量问题是班前会中重点要讨论的一项内容。

(2)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工并召开专题会议。

(3)要不断学习质量知识,这里面也包括其他卡特工厂先进的经验。

持续的质量改进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每周质量报告。

(2)每周质量巡视。

(3)每周质量改进项目研讨。

(4)每周质量委员会会议。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1)质量门。

(2)供应商质量改进。

(3)借用卡特技术资源。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质量的一次性通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一个就是库存,卡兄对库存有一个很严格的考核指标。这就好像碗里的水,不能太空了,也不能太满了。要知道过量的库存可是八大浪费之一。

中国人喜欢积攒东西,有用的没用的都往家里堆。因为这都是“家底”。看着舒服,想着踏实。但是企业不能这么玩。库存要讲究适当,至于怎么个适当法,那应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从2013年3月份起绿城工厂的库存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原材料库存减少了,在制品库存减少了,产成品库存减少了。

他们笑了,这是他们想要的一个结果。

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总的原则是在各个节点进行“控制”。新成立的供应链部门当然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中坚力量,建立了从订单接收到成品交付的控制流程。

建立了SOP流程,制订计划的指导原则。什么是“SOP”?这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译成中文就是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卡兄为每个工作程序建立了最优的SOP,这就防止了浪费。

不断改善供应商质量和供应商准时交货率。在去库存上,供应商也是重要的一环。

“加速价值流转化项目,改善内部制造流程。”这里又遇到一个新名词,价值流是什么?价值流是指物料转化为成品的全部活动。去库存不单单是“去”这样简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这半年多来,绿城工厂的六西格玛项目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共产生了32个六西格玛项目,总收益45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2927万元。其中一级收益32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2081万元。

其实对绿城工厂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得的这些收益,而是通过施行六西格玛确确实实改变了工厂的面貌。这些年整个工厂的整合,六西格玛功不可没。

在行业形势变坏、利润消减甚至是亏本经营时,企业该怎么办?一句话,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基于此,绿城工厂又搞起了一个成本节约的活动,每个季度办一次,由CPS办公室来负责。简单说,就是以部门为单位,在工作中发现哪些可以节约的事情,写成案例,交由CPS进行评比。一等奖,奖三千元。二等奖,奖两千元。三等奖,奖一千元。卡兄不会奖励现金,这违反政策。但是,所在的团队可以根据这个额度进行任何消费,然后报销就可以了。

看来,卡兄也是想着法子让员工来节约成本。

最后,贾大侠说了绿城工厂下一步的行动。

(1)继续进行安全评估,重点关注改进计划的实施。

(2)变革管理,改善沟通,增加员工凝聚力。

(3)领导力培训,继续选派车间工段长到其他工厂培训。

(4)继续完善质量控制流程,建立一整套的质量管理程序,提高一次通过率。

(5)评估、优化、发展供应商资源,提高供应商质量和准时交货率。

(6)完善“销售与生产计划”流程,提高计划准时完成率。

(7)完成制造流程的价值流转换项目,提高制造保障能力以满足产品的升级换代。

(8)降低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物料采购成本,运输成本。

(9)完善产能规划,降低人力成本。

事儿这么多,活这么杂,卡兄任重而道远,而绿城工厂也需要忍辱负重。

未来的绿城工厂能否焕发新生,其命运已经完完全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