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其实不会思考。所谓的思考,也就是将自己的观念和经验作为衡量去评判问题或别人的观点。这只会引发争论,而且不是辩论,就是对观点的对错之争。最后演变为人之间的争斗。慢慢地,大家都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了。我们只知道要么接受,要么反对。在21世纪,我们依然活在一种肤浅的状态里。
那么,真相、真理,深刻以及真正的解决方案,又怎么能有呢?低效、低智的社会就是这么形成的。然后,大家就都活在贫穷(即便富了,内心还是贫穷感。而且这样的富裕是不能持续的)和做事被刁难、冷漠、推诿、傲慢的折磨当中。
其实,我们现在还活在家族、血亲观念(就是熟人社会)的奉行丛林法则的动物世界里。这就表现为肤浅、愚昧、贪婪、暴力戾气、冷漠、残忍、封闭、保守、落后、井底之外式的自大(比如从来不能进行真正的自我忏悔),不知何为正义、公平、平等、自由、正直、尊重,不知何为精神事物、何为灵魂,心灵刚硬、粗鄙、幼稚(只知肤浅的感情,比如亲情),彻底的物质主义和急功近利。
不会思考,无法进行讨论、辩论、头脑风暴,漠视真理、事实,都是以上的作为人的这种精神状态的反应。也就是说,在这种幼稚的心灵状态里,我们无法越过自己的观点去看别人的观点,我们的观点(我自己)永远比别人及他的观点重要,也比事实、真相、真理及解决问题重要。当自己的观点被反对时,我们的感受往往是受到了侮辱、不被尊重、被贬低了。因此只要我是安稳的,其他的事情怎么着都可以。
我们活在一种强烈的要求被别人承认的状态里。在拼命地逃避、不承认、抗拒自己是渺小的、软弱的、在罪恶中的真实。我们都需要真诚地反思的是,自古以来我们就缺乏了谦卑的高贵品质。也就是一种轻松地、真诚地说“我错了”的心境。
谦卑不是指贫贱、身份低微或者谦虚、虚心等浅层因素,而是人对自己的存在本身是渺小、卑微的一种认知、态度。这么说能容易理解谦卑的含义:当我们能“吃下”(接纳、忍受、包容等词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受辱的时候,就是谦卑了。还可以说,在内心真的认同“牺牲”是一种美德并追求它时,也是谦卑。
可是,这种谦卑从哪里得来呢?它是人的努力的结果吗?我们应该祈求祝福。
越是自我谦卑,就越是会思考。随着自我变得渺小,我的观点也变得渺小了,那么别人、别人的观点和问题本身、事实就被放大了。随后,倾听、讨论、重视解决问题,就自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