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用六极”与前面“向用五福”正相反。六极是什么呢?就是六种刑罚,《洪范》原文讲:“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一曰凶、短、折”,主要指早死短命的三种情况。凶,跟现代汉语的意义有差别,古人讲“未龀曰凶”,指牙齿还没有开始换,就死亡了。“未冠曰短”,指还没有成年,没有举行成人的冠礼就死亡了,这个称为短。“未婚曰折”,还没有结婚就死掉了,这个称之为折。总之,古人将短命早死分得很细,一个字就能概括出很精细的内容。一般人最怕的,无非是一个死嘛,所以,一个人死得早,那是最悲惨的命运。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什么现在医院那么赚钱?哪怕是成了植物人,还要把氧气给输上,让病人多活一天算一天,因为生而为人,最根本的恐惧就是从死亡中来。
“二曰疾”,第二个就是生病。一个人从小到老总是生病,这个也是老天爷降下的刑罚。过去讲“久病床前无孝子”,老来最怕生病卧床,再孝顺的儿女都有嫌麻烦的时候,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拉屎拉尿都要人伺候,自己心里也难受,也给亲人带来很多困难,谁也不愿意遭这个罪。
“三曰忧”,前面的“疾”是指身体上的疾病,这个“忧”则是心理的、精神上的疾病。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已经非常发达了,像癌症啊、艾滋啊这些世纪之症,很快都可以攻克了。但是,人类精神的疾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真正的不治之症,就是精神疾病。现代人得抑郁症的很多啊!长期情绪低落,成天想不开,经常想不开、封闭自己,严重的就不想活了,得抑郁症自杀的也不少啊!一个人得了这类疾病,如果没有大的善缘,要想把这个精神状态扭转过来,非常难!尤其是现代中国人,近百年的无神论教育使人失去了信仰的依托,对心理问题的传统忌讳又难以突破。西方人还好一点,宗教信仰的传统始终没有断掉,心理学的发展也让人们形成了看心理医生的习惯。一个人心理有什么不舒服、不痛快,自然就会去找心理医生,就跟我们感冒了去医院门诊摸一下脉、拿一付感冒药回来吃一样简单。中国人不是啊!现在很多人看心理医生,都会有心理障碍,怕别人把自己当神经病。实在熬不住去找心理医生,很多人都跟做贼一样,生怕被熟人知道了,天不黑不敢去敲心理医生的门。
当然,像我们这样的国学团体,大家共同学修传统文化,共同找回失落的精神信仰,得精神疾病的机会就会很少。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精神方面的问题,用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只能暂时缓解和释放一些负面情绪,却无法彻底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这里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信仰才是解决精神疾病的无上妙药。只有获得了信仰的终极体验,人心才能得到最踏实的安放。
“四曰贫”,这个好像说到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坎上了。大家都想发财啊,是不是?但是,如果人人都发财,人人都是富翁,那谁来当穷人呢?贫穷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情,但这个世界上穷人很多,远远超过了富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的福报不够,积德不够,才会贫穷。富贵穷达皆由命,这个也没啥好说的,与其怨自己命不好,不如多积德行善。
“五曰恶”,恶者,性邪不善。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恶人,谁都不愿意被人厌恶。所以,从慈悲心的角度而言,生为一个恶人,恰恰是世间最可怜之人。
“六曰弱”,指心懦身弱,看起来也没什么大病,但就是身子扶不起来,精神立不起来,让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总括来说,“威用六极”之刑罚,以“五曰恶”为最重,实为“六极”之中最根本之一极,其余皆随之而递减。因为恶是根子,其余都是现象。尤其是恶人不知道自己之恶,反以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弱肉强食,理所当然。所以,恶而不知其恶,恶而不知其耻,这个就是恶之大者、恶之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