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往下看吧。“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这两句也很精湛,通书嘛,就是要让我们去通,但是,如果我们被物欲、物性遮蔽了,智慧就不可能通透,精神就不可能体会万物之美妙。
前面说了“动而无静,静而无动”,这是纯粹的“物“的状态,这种状态就会不通。为什么不通?让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我面前这张桌子和我现在坐的这张凳子,一直就摆在这里。如果没有人的加入,那么桌子是桌子,凳子是凳子,各是各,彼此不能相通,也没有任何相互的作用。但是,一旦有人往凳子上一坐,手往桌子上一搭,再讲讲课、摆点龙门阵,嘿!这不就变成一体了吗?
以前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是这个普遍联系,如果不加入人的精神在里面,那任何东西都是联系不起来的。
你说太阳、空气、地球、生物,如果没有人的精神去体会,太阳就是太阳,空气就是空气,万物各是各的状态,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嘛!但是,有了人的精神加入以后,我们可以体会到,噢,太阳出来了,照到了大地,温度开始升起来了,空气就逐渐变暖了。春天到了,万物在空气中吐纳,开始生长发芽了。到了夏天,太阳逐渐往北移,到了北回归线的时候,就到了夏至,这个时候空气温度也最高,阳光也最炽热,万物也达到了极盛的状态。到了秋天,太阳又逐渐南移,空气温度又开始降了下来,然后又到冬天,总之春夏秋冬就这么产生了。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人们就来处理自己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古人为此制订了农时,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天地万物就有序了,这一切东西就随之产生了。
如果没有人的精神参与,万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任何关系。正因为有了我们人的精神加入,那么就“神妙万物”,它就妙了!有了我们的神,万物就非常奇妙了,我们就感觉到万物都是有情有义的了。所以了义的佛教讲“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为有了我们人的精神加入,世界才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