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在现阶段无法得出未来几年的实体零售门店的开店量、关店量等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实体零售门店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这将会促进零售行业的洗牌,也将成为新零售催生的一大泡沫。
1.巨头们的疯狂扩张
阿里巴巴天猫小店2018财年打造1万家;
京东1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5000家母婴店+100万家便利店;
苏宁3年内要开15000家实体店,其中2018年苏宁小店就要开1500家;
国美未来3年聚焦家电、家居、家装等打造至少1万家门店;
永辉超市计划新开永辉生活店1000家,超级物种+绿标Bravo店超过230家;
……
尽管其中的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等的扩张方式主要通过翻牌线下实体店加盟改造而成,但新老巨头们也有完全新开的门店。而加盟的门店中,也存在众多创业者带着满腔热血扑进新零售,新开涌入的情况。
2.创新者及创新业态的蜂拥而至
苏宁2018年在全国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企业均在发展无人店或无人货架等创新业态。
除了这些巨头外,在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的创新业态领域,从2016年至今至少各有30家以上的企业入局,每一家企业都在左手开店扩张、右手提升坪效、提升经营效益的砥砺中前行。与此同时,一部分入局者也开始走向“死亡”。
3.跟风者的赶风口
为了赶新零售的风口,以及妄图在零售业景气回升的曙光中捕捉机会,创业者开便利店去了,联想集团进来开店了,海信、澳柯玛等传统家电企业也入局开无人店了——一大波赶新零售风口的人在路上了。
4.新零售的名利场正在变身泡沫制造机
我坚持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既不需要那么多的经销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二批商了,甚至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终端门店了。”(摘自《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商业新生态》,中信出版集团,2015)在喧嚣的新零售浪潮的今天,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市场的零售终端门店与零售货架总数正在出现增长,这种增长甚至还是井喷式的。
那么,一个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新零售正在让中国的零售业泡沫化,且前行、且酝酿着行业进一步的大洗牌。
其中,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就是:在人口增长有限(年5‰左右)+需求量相对固定且增长量相对稳定(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增长10%上下)+线上、线下传统及创新消费渠道多元分化+单个实体店有效辐射半径实际上出现扩大化(网络技术及平台、到家配送服务等助力)的情况下,实体店怎么会越需要越多呢?
也就是说,我们对实体店的需求总量是越来越少的,但实际情况是:借着新零售的东风,实体店的数量越来越多。
以便利店为例,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家。其中在2017年新增的便利店数量是1.2万家左右,这个新增数是2016年同期的4倍。
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僧多肉少,大家都吃不饱?
这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消费品零售份额向大的新零售商进一步集中是必然趋势。只不过它们都是大胃王,吃再多都不嫌饱!
要么被吃掉(兼并与收编),要么被干掉!
这才是绝大多数零售商、零售门店共同面临的处境。毕竟蛋糕在被新零售巨头们割了一刀又一刀后,剩下的不多了,现在还增加了一些对手。
这些要么被吃掉,要么被干掉的零售商,无关旧零售还是新零售——因为摆在零售商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并不是一“新”就一定能活。
换句话讲,在未来的两三年中,我们很可能见到实体零售行业生存状况的加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