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经理有了区域市场分销布局思路后,确定了各渠道1~3年的预期,下一步便是分解,寻找存量和增量。如表1-2所示。
表1-2 存量和增量的分析
关于存量和增量的分析,我的建议是:
城市经理一定要以SKU为单位进行切入,生意是一箱一箱、一包一包、一支一支卖出去的。任何销售计划,如果没有落实到SKU层面,都是纸上谈兵。如表1-3所示。
表1-3 2021年××区域市场各渠道分析
1.老场景&存量分析
针对老场景的存量市场,城市经理要做的是对每个渠道的SKU进行排名分析和考察。
淘汰尾部SKU,即使你不汰换,零售商也会要求你下架,长尾SKU对零售商来说也是库存的无效占用。“淘汰尾部SKU、精简腰部SKU,强化头部SKU”,针对老场景下的存量市场还是常怀竞争思维,博弈为主。
2.老场景&增量分析
老场景的增量来源,核心是老场景利用互联网新方法实现的改造和升级,从而延伸出新的生意机会。
以家乐福为例,接入的O2O到家平台有4~5个,苏宁易购、苏宁小店、家乐福小程序、美团、饿了么。每个到家平台都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每个平台都有高黏性的销量,城市经理需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SKU组合匹配不同对应的平台。
同时,要进一步思考和分析线下卖场的头部SKU,如何转化成线上的头部SKU。线下可能有十几个头部SKU,而线上的爆品逻辑,可能只有5~6个SKU,这就需要城市经理甄别和判断取舍。
再看地方超市,现在不少本地小连锁和个人超市还没有开通到家业务。此时的增量机会来源是——你主动帮助他们牵线搭桥。城市经理和各类到家平台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和合作,而小规模和个体超市老板不一定有这样的意识,或者找不到相关的人和渠道。
你帮助他们对接,你就有机会优先抢占平台资源,实现“先入为主”。
便利店渠道,可以借助移动支付或者电子购物券,实现增量机会。虽然量不大,但聚沙成塔。当前无论是全国性便利店如全家、7-11、美宜佳,还是区域的连锁便利店都实行了移动支付,电子购物券满减,也会有一定的销量转化。
关于批发市场,不少批发商都在尝试利用数字化的工具将线下流水线上化。通过线上订货会等形式,突破地域交流上的不便。这些摸索和尝试,需要厂家的支持和协助。
显然,这些对品牌方来说都是增量,谁做得早谁就受益。城市经理可以帮助他们打通线上,尤其是地方大商,做数字化的升级,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帮扶也会对本品销售进行资源倾斜。
团购福利市场,过去的团购福利基本是靠等,靠电话等方式,如今借助微商的社交裂变,仍然可以实现增量,比如发动过去的促销员,通过朋友圈、海报进行裂变,把以前对接的团购客户激活。
3.新场景&存量分析
新场景的出现,早的已经有三四年时间,晚的也有一年多了,虽然对快消品厂商的销量贡献有限,但面临的问题不少。针对当下的新场景,特别是ROI费效比和对线下市场的价格冲突,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
城市经理要做的是,对现有场景下的分销SKU做一个全盘的梳理。对比过去一年的数据,哪些渠道需要增加分销,哪些需要减少分销。同样做一个排名分析,对应各类新场景的定位,做判断、做取舍。
4.新场景&增量分析
针对新场景,存量做短、中期诊断,增量必须要做长期规划。通过上述的存量分析,并结合对各渠道的增长预期,确定各类渠道的增量抓手在哪里,增量的费比如何优化,同时重点考虑部分渠道是否有做C2M(定制装)的可能。
注意:分销升级策略最终落地到每一个单品只是起点,任何计划都要考量可行性。城市经理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经销商的配合度,尤其是物流能力、业务员能力等方面做匹配,不能做超出能力的事情。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城市经理,针对当前的全域分销环境,老场景老渠道是存量博弈,需抢占份额;新场景新渠道是增量赛道,要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