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往下面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这是对易道的一个赞辞。“彰往而察来”,就是能够让过去的经验展现出来,同时又能够体察未来的变化趋势;“微显阐幽”,就是能够显现出常人所难以理解、难以留意的一些细微的现象,同时还能够把隐藏在现象世界背后的秘密阐发出来。
前面讲“乾坤,其易之门”,把这道门打开了以后,《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就一卦一卦地展开在我们面前。这六十四卦各有其名,在它的名下每一个卦又各有其范畴,所以这里说“开而当名辨物”。打开了乾坤之门,六十四卦产生之后,就能很恰当准确地把事物的内涵阐释出来,让其名副其实。比如说解卦,雷水解,今天成都的天气就有点闷,人就有点不舒服,我们坐在这里上课,还是想风一吹雨一下,人也能够清醒一些。雷水解,刚才雷一打,雨一下,空气就清新了,人的精神就爽朗了。这就是易卦“当名辨物”的感觉,非常准确到位。
“正言断辞则备矣”,正言,不偏不斜,直言直语,方方正正,直言相告。《易经》各爻之辞,不管是吉凶悔吝,都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吉就是吉,凶就是凶,明确了断,不徇人情。不像我们在街上,在昭觉寺、文殊院外面那些打卦算命的,说的话牛都踩不烂,总之给你拐弯抹角,说一句看一下你的脸色,脸色一不对,马上又给你转一个圈,另说一套。但是易卦爻辞就不同,不论是皇帝来了,还是叫化子来了,你打到这个卦,吉就是吉,凶就是凶,悔就是悔,吝就是吝,无咎就是无咎,这些断辞都是直截了当,绝不含糊。并且,易道的特点是以小见大,能够类推衍化到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类推衍化到社会人事的方方面面,无不含容,无不具备,所以是“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称名取类,是《易经》的一大特色。比如八个单卦,就分别代表一个类型的事物。通过一个卦象就能够把相同性质、相同类别、相近特点的事物概括起来,这就叫称名取类。《易经》各卦都有卦名,乾坤为天为地,当然很大了,但乾坤乃父母卦,父母为大,要避讳不言,而其它的卦名都是很细小的,很平常的,甚至有些微不足道的感觉,这就是“其称名也小”。另外,每一卦中各爻的爻题,也都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这也是称名,更体现出了易道的精辟幽深、细致入微。其称名虽小,但是其取类也大,它所包含的精神意义恰恰是非常广阔、非常博大。
易道的称名取类,不仅涉及到了具体的社会人事的种种范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涉入我们精神领域中的种种现象,能够类比不同的精神层面,概括不同的精神范畴。我个人认为,《易经》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