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灰度思维

灰度思维可以说是最难讲清楚的,本身也存在灰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自己对“灰度”的认识过程,做一个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我再讲灰度思维如何应用。

(1)种下灰度思维的种子:《沉静领导》

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偶然碰到一本书——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沉静领导》,这本书讲述的领导者类型,具有明显的“灰度”特质,具体如下:

“有一种领导者,他们不会在对情况了解多少和真正理解多少这个问题上欺骗自己;正视自己复杂的动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在他们看来并行不悖。他们争取时间,尽量做出合理的决定;深入钻研,仔细探究各方面的因素;明智地用他们的政治资本进行投资;投石问路、审时度势、轻推渐进;在必要的时候想方设法去变通规则;把妥协视作领导艺术和发挥创造力的很高境界;他们就是——沉静型领导者。”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这里面的“中道”,其实与“灰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我又看了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另外几本书——《灰度决策》、《伟大的挣扎》,基本都传承了同一思想,即管理者、领导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进行谨慎而灵活的思考与行动,从而既能保存自身,又能持续做出贡献,改变外在世界。这有点像幕后英雄——写到这,我不由想起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广泛传唱的流行歌曲:陈奕迅的“孤勇者”。

(2)灰度思想的渗透:任正非的“开放-妥协-灰度”

在华为工作的八年,是结构性的改变我的思维习惯、行事风格及人生轨迹的时期。这种影响,直到我离开华为后的这几年,仍然发挥着作用,似乎刻在大脑皮层,融化在血液里了,也许这就是华为的“基因”。在华为,给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任正非的灰度哲学。越是高层管理者,越需要把握灰度,从这里可以看出领导的水平。相反,基层管理者或员工,可能更为黑白分明一些。

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领导水平,就要在灰度思维、灰度决策、灰度管理上下功夫。任总关于灰度最有名的论述就是三个词:“开放-妥协-灰度”。

我在华为工作时,其实没真正弄清楚这几个词之间的关系,离开华为,在其他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真正领悟了其内在的逻辑与智慧。

第一步,开放。广泛听取周边意见,不论是上司的、下属的、周边同事的,或者是客户的、供应商的,等等;就是广开言路、兼容并包。

第二步,妥协。把这些意见综合起来后,进行糅合,让他们相互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甚至相互平衡、妥协、中和。

第三步,灰度。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行动的一步。即经过前两步之后,你得出的结论、做出的决策、行动的方式,是灰度的;就是你权衡了各种利弊后,在目前的资源约束情况下,走出相对最优、最合理、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步。而只有走了这一步,你才知道该怎么走出相对最优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然后一步步走下去……你其实在走着一条更为稳健、合理的路,最适合你的路——因时因地制宜的路。

(3)灰度思维的应用:李小龙的“截拳道”与我的“灰度招聘”

我非常喜欢李小龙,把李小龙的电影以及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看了一遍,还看了他的一些著作如《生活的艺术家》、《醒思录》等,我认为李小龙发展出“截拳道”的最重要的秘诀,就是他对灰度的应用。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世界武术的灰度融合、集大成。借鉴李小龙的方法,我也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灰度招聘法。具体见如下图。

图1:灰度招聘:招聘“综合格斗术”

当然,李小龙不仅是在武术的“外在”层面应用了灰度的方法,在内在思想层面也是灰度的高超应用者。东方的老子、西方的尼采、印度的达摩与克里希那穆提等,都是对李小龙思想影响深远的老师。你在李小龙的电影、著作中,可以看到渗透着以上来的精神智慧,比如水的智慧、手指月亮的比喻等。

(4)对灰度思维的认识升华: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在看《邓小平时代》、《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好多次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华为的任正非,我觉得任正非和邓小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都有着深刻的灰度哲学的痕迹。邓小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灰度思维的应用。

解放思想,就是任正非提到的“开放”;实事求是,就是任正非提到的“妥协、灰度”。因为解放思想,必然是要有开放的心态与行动;而实事求是的决策,必然是经过了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各种利益得失权衡、各种风险回报评估后,得出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策略。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一国两制”等,何不是灰度思维的超高水平应用呢。

(5)HR如何应用“灰度思维”:集中大家的智慧才是大智慧

关于灰度思维在HR工作中的应用,我觉得最贴切的还是毛泽东的“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这也是邓小平指出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思想开放,多听别人的想法、观点,包括上级、同事、下级、客户、供应商、业界同行等,争取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对事情有着更全面的认知。

在这个时候,切记不要秉持一端,认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最好的、最有道理的,甚至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就是我的手中,这是很要命的。

其次,要把这些意见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形成一种“综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既融合了众人的思想,有着他们各自的影子,但又不全是他们原来的面目,而是一种新的“结晶”。

再次,要善于利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充分讨论,把事情里里外外讨论个明白,然后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一个整合了众人智慧的最优化决策。

很多时候,HR只是“搭台子”的人,搭起合适的“台子”,让合适的人来“唱戏”。HR通过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家的智慧能够得到绽放、价值能够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