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字释

冲:冲击、冲撞,一物对另一物的撞击,灌注。道家的“冲虚”,由“盅虚”演变而来,此处的冲有虚空激荡的意思。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用:作用,使用,功用等,指可显见的结果。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商书·盘庚下》)。

盈:充满,旺盛。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此句通行本作“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帛书本作“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又弗盈”比“或不盈”的意思更符合“冲”之所指。从帛书本。断句有“道冲而用之”“道冲,而用之”,本书断句为“道,冲而用之”,明确此冲与用,皆是指道的内在运动与变化。同德篇第8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渊:打漩涡的水,这是对“冲”之形状的说明。旋涡是圆周形运动,水的旋涡具有吸力,其他的圆周运动具有甩出力,因此,冲代表一种张力或能量。渊则是这个力量或能量的蓄积者。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或跃在渊(《易·乾》)。渊又引申为深、深渊、博大等义,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同道篇第8章:心善渊;道篇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

宗:甲骨文原意是在房子里祭祀,指对本家祖先祭祀,或祖宗之义。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引申为共同的起源,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同德篇第35章:言有宗,事有君。万物之宗就是指万物的起源,万物之母。

挫其锐:与德篇第19章内容完全相同,顺序不同: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本章作“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顺序,是保持与前后文意思的连贯,挫、解对应“冲”,和、同对应“湛”,都是描述“渊”的各种状态。

湛:清澈透明曰湛,又有深深的意思,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

似或:仿佛,恍惚之意。道篇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存:存活,存在,实有的意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子:孩子。通行本作“吾不知谁之子”,帛书本作“吾不知其谁子也”,多了一个“其”字,则主语指“道”意思更清楚,从帛书本。

帝:帝字甲骨文是指王族的祖先神,后引申为最高的祖先神,商朝祭祀多是对帝祈求,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而周王朝则尊“天”而不尊“帝”,因为天比帝更具有普遍性。以“天”代“帝”是商周鼎革之际,在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变化。老子全书的“帝”字仅此一见。

翻译

道,无论怎么往里面灌注,都不会溢出来。

道就像深渊一样,可以将万物容纳其中。

将万物的棱角磨平,解除万物之间的纠缠紊乱,

让万物都柔和地闪耀光芒,所有的事物和谐地浑然一体。

道是如此清澈安静,以至于若存若无。

我也不清楚道是从何处产生,是在天帝之前就有了吧。

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