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庞杂烦琐:烦琐的印度教婚俗

印度教非常重视结婚,将其看成神圣的宗教义务和仪式。印度教徒从说媒定亲到最后完婚,各种仪式庞杂烦琐,宗教色彩浓郁。

订婚时,女方的父亲、爷爷、伯伯、叔叔或大哥,给男方送去礼品和现金,现金要单数,否则不吉祥。清晨,男方通知并宴请亲戚。男青年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坐在板凳上。女青年的父亲或亲戚在男青年的前额点上姜黄或红粉吉祥痣,在他嘴里塞上一块甜食,并送给他椰子、糖果、衣服和现金。男女双方见面后,男方招待客人吃早饭或向客人分发糖果,妇女们在屋内唱歌。订婚日忌讳选在星期二和星期六,因为这两天不吉祥。

订婚后,男方父母带上亲戚,到女方家去,给未来的儿媳妇送去衣物、首饰、糖果等,同时也给未来儿媳妇的兄妹和堂兄妹带些衣物。男方母亲或嫂嫂将带来的衣服,穿在女青年身上,在她怀里放一些糖果。女方父母热情招待男方客人一两天,送给他们一些礼物。女方选择结婚日期,写在信纸上,装进象征吉祥的黄信封,由理发师将喜帖送给男方,或通过邮局寄出。男方接到喜帖后,唱歌跳舞表示喜庆,由祭司打开喜帖,宣读结婚日期。如果男方不同意,可提出另外日期,通知女方。

结婚前7天,由母亲、嫂子或其他已婚女子,每天给男女青年手部、脚部、腿部和胸部涂擦姜黄,以增加美感和性欲。男女青年不能单独出门,双手各绑一个手镯,手镯上串有贝壳、槟榔、铁圈和姜黄,并要手拿刀子和匕首等铁器,以免遇鬼招邪,招致不幸。舅父母要给即将结婚的青年男女及其家人送礼物,包括衣服、头巾、首饰、鞋袜、大米、糖果或现金,女方收到礼物后,也要还礼。结婚前三四天或一两天,男子骑马,女子坐骄或马车,每天夜里由一群男女和乐队陪同,到各处游行,将结婚信息公之于众。

迎亲队出发前一天,男方宴请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向来宾致谢,接受宾客祝贺。男方的妇女们前往陶工家里,对陶工转盘进行膜拜,在转盘上放一些大米、白面和糖果,陶工给他们一些新陶器作为交换,此即拜陶工转盘仪式,象征新婚夫妇感情坚如磐石。

迎亲队出发前夕,新郎要游城,即骑在一匹精心打扮的骏马上,由姐夫牵马,亲朋好友簇拥,在城里游逛,沿路的人们送给他们一些钱,表示祝贺。现在,好多人改乘饰满鲜花的小汽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穿街过巷。之后,新郎要举行敬母仪式,即母亲坐在井沿,跃跃欲试,做出投井状,新郎向母亲发誓,保证婚后和妻子一道,对母亲孝敬如初。有些土著民还要吃母亲的奶,以示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当男方娶亲的迎亲队锣鼓喧天,吹吹打打来到女方家时,女方先把迎亲队安顿下来,喝茶吃糖,稍事休息。然后,新娘的父亲出来,对女婿表示欢迎,赠送给他一些衣物,此即田地仪式。接下来,新娘的父亲,有些地方是祭司,将新郎和新娘带到火堆旁边,让他们并坐在一起,向新郎提问,新郎保证与新娘白头到老,满足妻子的要求,不抛弃她,此即耿雅丹,通过这种仪式,新娘的父亲便把新娘交给了新郎,新娘和新郎结成了终身伴侣。之后,新娘的父亲把女儿的手放到新郎的手里,新娘的兄弟或姐妹把新婚夫妇的衣角绑在一起,新郎握住新娘的手,表示两人要相亲相爱,相依为命。

接下来,新郎新娘祭火神。他们面东而立,神情庄重,前面生一堆火,把手里炒熟的大米投入火中,视火如神,连念三句咒语,新郎祈祷火神保佑新娘早生贵子,新娘祈祷火神保佑新郎健康无恙。这时,新郎的一位亲戚走上前,将新娘的一只脚放在一块石头上,教诲她心如磐石,忠贞不贰。有些地方做法不同,新娘一只手搭在新郎肩上,另一只手握住新郎的手,俩人各把一只脚踏在石头上。接着,新郎和新娘手拉手,以火神为证,绕火连转7圈,每转一圈说一句誓言。

完成上述这些仪式之后,才算完成了结婚仪式。由此可见,印度教徒的婚礼具有这样的特点:宗教成分浓厚,豪华讲究,铺张隆重,程序复杂,婆罗门祭司发挥着重要作用,较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仍保持着传统的特点。由于婚礼铺张,对千百万印度家庭来说,婚礼费用是一种可怕的负担,也是造成负债累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人选择了集体婚礼,一般在寺庙中举行。

笔者在尼赫鲁大学学习期间,有一天傍晚,听到不远处传来欢快的音乐声,于是循声而去,结果是一对印度教徒夫妇在举行婚礼。于是,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拍了婚礼现场。印度人很热情,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跳舞,一起观看婚礼,与新郎新娘共餐,我给新娘新郎一张500卢比面额的钞票,表示祝贺。这个视频,我至今保留着,作为美好的回忆。

图7-2 举行婚礼的新娘

信奉印度教的阿黑尔人(意思是“有奶者)姑娘出嫁的场面十分动人。村中左邻右舍的妇女们在欢送新娘时,边唱边哭,直哭得全村人为之眼泪汪汪。新娘的父亲不时地用头巾擦泪,新娘的母亲则靠墙站着不住地抽泣。就在这种令人心碎的气氛下,新郎高高兴兴地把新娘领回自己家去。

泰米尔人离婚和再婚屡见不鲜,如同家常便饭。男女双方,无论是谁,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离婚要求。如果夫妻不和,可以向本族五老会提出离婚,五老会马上召集会议,听取双方的申诉,做出判决。如果双方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坚持要离婚,五老会便正式宣布离婚决定。先由男方家人从房顶取下几块瓦,与槟榔一起送给女方家人,表示夫妻矛盾已经到了不能继续生活下去的地步,非离婚不可。

锡克教徒的婚事,和印度教徒一样,大都由父母做主,而且男女双方必须是同一种姓。结婚仪式类似印度教徒的做法,但也有不同,即时间集中,过程较短。新郎骑马,现在一般改乘小汽车,由乐队伴奏,与迎亲队一起来到新娘家。新娘家男性拥抱新郎家的一行客人,将新郎带进家中,小姨子和女孩子们与新郎开各种玩笑,歌手唱宗教歌曲。婚礼时,新郎缠头佩剑,新郎和新娘的衣角绑在一起,共同朗诵经典《格兰特》,并绕着经典连转4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