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逐渐告别“微笑曲线”

当我们思考当前中国制造业问题的时候,不得不说的一个名词就是“微笑曲线”,该理论非常生动的描述出了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窘境,而实现中国的工业后3.X时代,就是让中国制造业逐渐拜托微笑曲线的最佳时机。

第一,并不可爱的微笑曲线。

微笑是让人感到舒服的,但是微笑曲线所描述的并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景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施振荣针对中国的制造业提出了一个名为微笑曲线的理论,该理论将制造业分为三个区间,分别是研发和设计、生产和制造、营销和服务。在这三个区间当中,研发和设计、营销和服务属于高端区间,对企业要求高,同样利润也非常大,而生产和制造区间则是属于低端区间,企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竞争激烈。这三个区间就构成了一个两端高中间低的曲线,由于这个曲线看起来想一个笑脸,因此被称为微笑曲线。但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这个理论非常现实和直观的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困境,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阶段,以生产和制造为主,不仅投入的人工成本、资源成本非常高,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但是所获取的收益却非常低,企业也很难实现从曲线低端向曲线两端的过渡和飞跃。以苹果手机的生产状况为例进行分析,苹果手机主要是在中国进行生产和组装,但是从利润分配上却呈现出绝对的不对应,苹果手机每获得100万美元的利润,其中有接近60万美元归美国所有,而中国制造业仅仅获得不到2万美元。如此巨大的差异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事实上,有专家认为告别微笑曲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告别微笑曲线刻不容缓。

其实,不管工业4.0也好,还是工业再兴战略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也好,其本质都是让自己的工业制造业成为微笑曲线的两端,获得更高的生态位,从而让制造业发挥更高、更强的带动作用和推动效果。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工业4.0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中国的制造业拜托微笑曲线。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阶段,告别微笑曲线的制造业窘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上来说,自然资源经过三十多年的恶性开发和利用,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很多资源型城市也呈现出了疲软、衰败的特征,后续的制造业很难再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则更加明显,可以说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是依赖于巨大的人口红利推动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低的工人素质要求让中国制造业可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国际制造业上具有竞争力,但是近些年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而且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比例也不高,这都导致中国制造业难以维持过去的发展模式。如果我们还继续在“生产和制造”阶段发展,那么很快就会被别的国家和地区取代,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也将一去不会。很直观的例子来自于东南亚的竞争,随着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尤其是越南,其人力成本远远低于中国,而政府给出的政策并不比中国差,这就导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开始转向东南亚地区,富士康、阿迪、耐克等等都开始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这就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是随着工业4.0的提出,中国制造业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利用追求工业4.0过程当中的技术改革,首先进入工业3.X阶段,就可以从根本上让中国制造业拜托生产和制造的低利润区间,从而成为微笑曲线的两端。

第三,后工业3.X,一个拜托微笑曲线的最佳时机。

或许拜托微笑曲线的魔咒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后工业3.X以及工业4.0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工业4.0就是将互联网和制造业连为一体,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的制造业模式被打乱和颠覆,产品价值和利润的分配不再被局限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而是可以跟随制造过程在全球进行分享和分配,最终实现以大众为基础的全民创新创业,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对于微笑曲线来说,其存在的基础是高端工业企业可以从设计和研发、营销和推广两个高度上垂直控制制造业的利润分配,但是在工业4.0时代这种模式被推翻了。极度灵活的生产模式和极度个性化的生产要求,让制造业很难通过有限的几个产品设计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设计模式只能由大众完成,而制造业则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有的制造业都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设计定制来进行生产加工,信息的流动和智能化的设备让这种生产过程可以让价值的获取摆脱微笑曲线的控制。以手机为例,在工业4.0时代我们看到的或许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苹果手机,即便是同一个品牌的手机其生产和设计也是完全不同的,客户根据自身的要求实现对产品的设计,然后智能化的生产网络自动寻找并实现加工,在这个过程当中前端设计是由消费者完成的,而后端的营销和推广也被极端的弱化,因为消费者首先是有消费意愿才会进行设计,所以微笑曲线在这里会变成一条直线,制造业本身的利润会增加,传统的生产和制造的区间也不复存在。

可以说,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利用工业4.0的机会,摆脱当前的制造业窘境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