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药店卖中药需要强调严谨性,但并不代表在中药销售上难以突破,至少通过努力药食同源商品还是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业绩,毕竟药食同源商品不仅毛利高,其客单价一般也高, 前景自然非常好。
(一)药食同源商品的优势
1.社会认知度高
药食同源商品来源于中药饮片,消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属于药店的经营范围,也应该到药店来购买。此外,消费者由于比较注重养生保健,对药店人员的推荐也比较容易接受。
2.单价低,便于关联
对于当前的主流消费者来说,药食同源商品的价位多在20元以内,比较好接受。因为单价不高,且很多药食同源产品都是搭配使用,也比较便于关联销售。
3.资质要求低,便于推荐
可食可药的药食同源类商品既可借中医药兴旺之东风,又无处方限制,十分有利于药店的经营突破。
(二)药食同源商品的销售
综观市场,药食同源商品在药店的销售表现并不突出,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除了经营药食同源商品的商超相对更为便捷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原因外,药店本身在药食同源品类经营上的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改变,让药食同源商品的销售真正兴旺起来。
1.重功效,也要重口感
药店店员在向顾客介绍药食同源商品时,将重点甚至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商品的功效上,而对该商品的口感介绍不多,甚至没有考虑。笔者认为,药食同源商品要产生理论上的效果,依靠的是长期坚持不懈的使用,很难像药品一样立竿见影。同时,消费者比较难区分药食同源商品与中药饮片,对一些相对陌生的药食同源商品,天然认为“苦、难喝”,也不愿尝试。因此,帮助顾客改善药食同源商品的口感也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2.重价格,也要重用法
药店在面对药食同源商品的经营困境时,立即按照常规思路,祭出“价格”棍棒,打折、买赠、买一送一等价格层面的招数接二连三。由于大多数人对药食同源商品在情感上比较认可,加上营业人员对其功效的介绍正好能够解决其当前的健康问题,交易自然容易达成。
但是,顾客在购买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体验,或者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该商品的效果达到最佳,故该药食同源商品始终处于“待用储备”状态。同时,也未能随季节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提出不同的用法。比如,黄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补气良药或药食同源商品,很多人对黄芪的用法局限于炖鸡或炖排骨等肉食时使用,等到夏天,此类肉食使用较少,黄芪的消耗量也就变少,没有及时用“泡茶饮”等方式予以替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顾客不会产生新的需求。
3.重陈列,也要重搭配
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药店在药食同源商品的陈列上所下功夫较多,但较少考虑到其有日常生活品的特性,较少研究如何将各种具有相同功效或者功效不冲突的商品搭配起来,获得最佳的口感、气味、形态和功效。笔者经常将杭白菊或贡菊与枸杞、甜菊叶、决明子等搭配起来推荐给需要滋补肝阴的顾客,并详细描绘菊花随开水滚动的曼妙、枸杞上下窜动时的惊艳、决明子泡开后的“嚼头”、甜菊叶的清甜不腻,让顾客如法炮制后,获得良好的感受,直接带动了销售。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要实现药食同源商品的健康销售,就应立足问题进行逐一改进。从药品需求中发现顾客健康问题,提出以药食同源商品为主的健康生活方案,并通过促销和考核倾斜,提升顾客的购买动力和店员的销售积极性。同时,教会顾客正确用药食同源商品,使之发挥作用,从而持续不断地产生购买需求,如此才能实现药食同源商品在药店的快速拓展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