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略是走出来的

一、战略是基于现实的实践过程

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是战略的成功。战略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有些情况下,我们将战略规划神秘化了,以为有一种神奇的工具和方法,给企业设计一个战略规划,企业就有了竞争制胜的秘籍。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有战略规划部门,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和规划,或是请外部机构进行战略规划,提出的概念、模式让人心动,但更多的情况就像是在做作业,交给“老师”或是放在抽屉里,而不是在各级经营管理者中切实执行。而有的即使执行了,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有的企业甚至踏上了衰败的历程。

为什么战略规划会失灵?

战略是走出来的,战略是一个过程:实践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破除战略规划的神秘,不能把战略规划僵化,它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的工具。

战略是一个基于现实的实践过程。需要明确一点,战略规划并不等同于战略工作,战略规划只是战略工作的一部分,战略工作就在日常经营管理的活动中。对未来的趋势和产业的本质进行不断的反思;对外部环境、竞争、客户不断获得一系列信息和感知;对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思考和一个一个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竞争和商业模式不断的反思、修正和重新定义等。因此,战略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基于产业的本质和趋势,以及现实的矛盾不断思考、改进的实践过程。而战略规划是其中促进大家战略思考和管理战略实践的工具——它是提供信息、思考、分析和讨论的靶子,以方便企业不断补充信息,并思考、讨论、纠正自己的战略思考和实践。只有认识到战略是一个“实践过程”,才不至于让企业拿着本本,忘了要吃饭,要活下去。

战略目标是表达企业在某个未来要达到的状态。商业模式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渐形成,因此,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二、战略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

战略不是战略规划设计出来的,战略是企业对现实经营的不断感知,对产业本质、竞争和客户等的不断思考,对现实矛盾的不断解决,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战略规划是这个过程的思考工具。

战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正如德鲁克所言,战略是一种分析性思维。所谓分析性思维,就是要真正理解战略的本质,而不是本末倒置,把工具当成了本质,迷信一些概念、模型和绚烂的图表。例如任何战略离不开这个基本点:我们要活下去,要持续的活下去。偏离了这个基本点,概念再好,那也是课堂的作业,不是真刀真枪的家伙,如果迷信地执行,“作业”就变成了毒物。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思考、持续地回答一些基本的命题:我们的客户是谁?有何需求?空间有多大?我们如何满足他们?他们为什么选择我们而不是竞争对手,他们为什么愿意付出让我们产生满意利润的价格?我们如何保证明天还能盈利?只有认识到战略是一个“思考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思考过程,才不至于让我们忘却了我们是走在路上,才不至于我们走在路上,忘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