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卓越的企业总有超功利的追求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交易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通行的法则是以利他为手段达到利己的目的。在一般人看来,只要客观上利他,企业无论抱持什么样的经营理念皆无可指摘。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史便可发现,那些卓越的企业往往有着超功利的追求。在价值观层面,它们往往更接近彼得•德鲁克“不但客观上要为别人,而且主观上也要为别人”的道德要求。

有不少伟大的企业直接就是基于爱而创办的。雀巢公司的创始人亨利•雀巢本来是一个药剂师,他非常喜欢小孩,但是结婚后一直不能生育,这种对孩子的爱在他那里得到了伟大的升华。在19世纪中叶,亨利•雀巢所在的瑞士沃韦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研究,营养不良是小宝宝不能存活的主要原因。1860年,亨利•雀巢开始研究可以减少婴儿死亡率的奶制品。直到1867年,他终于成功发明了第一罐婴儿麦粉,这样的人工奶制品可以供城市无奶母亲的婴儿食用。也就是这一年,雀巢公司正式成立。亨利•雀巢将其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在了这一爱心事业,雀巢公司也最终发展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则是直接以社会进步为诉求的一家公司。GE以发明创造立业并以此著称于世,其前身是爱迪生电灯电气公司。GE公司有一句口号:“我们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进步。”这句口号豪迈地表现了GE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GE曾经生产过小到电灯、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电熨斗,大到发电站设备、航空发电机、火车机车头的各种产品。他们经销的是一件件产品吗?不,在他们看来,他们只不过是借以表达一种追求社会进步的理念。

目前,世界上经营规模最大的公司是美国的沃尔玛公司,但它50年前还只不过是一家“夫妻小店”。沃尔玛的使命和追求是“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沃尔玛当年起家时,没有风险投资,没有规模优势,没有卫星通讯,没有全球采购,没有中国的廉价工厂,有的只是“天天平价”的理念而已,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从此开始的。

1918年,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山姆自幼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逐渐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对每一个美元都珍重不已”则成为他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对他后来经营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说:“我们要为每一位顾客降低生活开支。我们要给世界一个机会,来看一看通过节约的方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1936年,山姆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士学位。他大学毕业时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山姆毅然报名参军,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团。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山姆回到故乡,他向岳父借了2万美元,和妻子海伦在纽波特租到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店,专卖价格510美分的商品。由于山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户都愿意到他店里来买东西。谁知,房东嫉妒山姆的小生意红红火火,找借口收回了店面。无奈之下,山姆来到本顿维尔。

1962年,山姆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镇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并给自己的商店起名为“沃尔玛(WalMart)”。他在店牌“沃尔玛”的两边各挂了一块牌子,一块牌子上写着“天天平价”(Everyday Low Price),另一块牌子上写着“满意服务”(Satisfactory Service)。“低价销售”和“满意服务”,这两条看似很难统一的理念,在沃尔玛落到了实处。五十多年来,这两句话一直是沃尔玛经营哲学的重要基石,它从一家门店发展到1万家商场,但这一经营原则从未更改过。

山姆•沃尔顿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使普通百姓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他总是告诫他的采购人员:“你们不是在为商店讨价还价,而是在为顾客讨价还价,我们应该为顾客争取到最好的价钱。”从最初的美式折扣店,到后来发展起来的会员式仓储店,以及再后来的购物广场、街区市场等,沃尔玛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顾客需求,但唯一不变的是企业的使命和经营哲学。正是秉承这样朴素的经营理念,这家由乡村小店起家的企业才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全球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企业从混乱中起步,他们的产品质量并不过硬,很多产品都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尽管也有一批企业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但是,索尼等一大批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狠抓产品质量,并且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正如盛田昭夫所讲:“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从事伟大的事情,把日本制造的次品形象转变为优良产品的形象。”这些企业渴望用它们的品牌改变其他国家对日本的看法,这种使命感催生了索尼、丰田等一批世界级著名企业。1999103,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逝世。人们说,盛田昭夫最大的贡献不是创办了一家跨国企业,而是改变了一个名词的含义——日本制造。


盛田昭夫最大的贡献不是创办了一家跨国企业,而是改变了一个名词的含义——日本制造。

稻盛和夫基于良知和道德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他的座右铭是“动机为善,断无私心”。西乡隆盛是他的鹿儿岛同乡,也是他最为尊崇的历史人物。他把西乡隆盛的座右铭“敬天爱人”奉为京瓷公司的社训。敬天是指对自然宇宙要存有敬畏之心,爱人指对芸芸众生要抱以关爱之情。较高的道德诉求是“京瓷哲学”的主要特色。稻盛先生说:“企业经营是一定需要哲学的。我从不奢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我的哲学,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这套经营思想,并证明了它是成功的。”

1984年,日本改革传统的国营电信经营体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长途电话领域。早年在美国开展事业时,稻盛和夫曾惊诧并痛心于本国长途电话费用之高,因而他期待更多的日本大企业加入电信领域竞争,从而降低本国国民电信费用。或许是因为行业门槛过高,或许是惧怕巨大的经营风险,所以,民间的大企业长时间没有要进军该领域的迹象。

于是,他想京瓷作为一家实践“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的经营哲学的企业,应该为国民降低长途电话费而勇敢地站出来。当时的京瓷集团尽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只有1.1万名员工、营业规模也只有2200亿日元。和拥有33万员工、营业额达4万亿日元老牌国营电信企业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相比,如同大象面前的蚂蚁。更何况电信并非京瓷主业,稻盛和夫本人对通信技术也一窍不通。这项事业的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作出决定。在那段时间,他在每天睡觉前都要追问自己:进军电信领域,真的是为国民大众降低长途电话费吗?真的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富翁吗?或者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名吗?难道没有任何一点私心吗?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考,在终于确认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以后,他才决定踏上DDI(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简称第二电电)的创业之路。

从创建DDI起,他就不断地激励员工:“要为了国民大众让长途电话费尽量降低”,“人生只有一次,让它更有意义吧”,“我们现在面临着百年不遇的机会,我们要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DDI,全体员工都抱以为国为民作贡献的纯粹志向,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该项事业虽经波折,最终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稻盛和夫认为,DDI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企业经营需要哲学以及这个哲学必须是什么样的哲学。他说:“只要抱着纯粹的、美好的、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任何困难的目标都一定能够实现——这就是京瓷和DDI成长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的‘真理’。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成人达己”的传统,因为一个人的幸福不可能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一个人的收获也很难建立在别人损失的基础之上。《孟子》上有句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它本来的意思是,一个人所做的事,后果会返回到自己身上。佛门也有一句类似的禅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既可以视为道德方面的劝诫,也可以视为经营方面的教导。

英年早逝的天才英国诗人济慈说:“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这句话用在艺术家身上合适,用在企业家身上也非常合适。吉姆•柯林斯在他的著作《基业长青》中谈道:“每个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个超越赚钱的目的。迪斯尼是让人们快乐,惠普是作出技术贡献,而通用电气则是为世界培养首席执行官。”这个超越赚钱的目的就是“使命”。